“向45分钟要效率”是当前中小学最迫切的问题。中学课文篇幅较长,知识点多,容量大,但课时偏紧。因此,优化课堂结构,长文短教,提高实效,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对课文精点导析,引入电脑程序揭示要妙,是一条重要的施教思路。教学中,将课文知识要点,编成一套简明程序,与点拨导析过程同步演示,通过电视映现出来。其优越性在于:既能直观而形象的、灵活而极富动态感的再现课文精髓,增强趣味性,又能节省时间,方便操作,反复展示。下面拟从五个方面略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与尝试。
一、理解主题,电脑揭示思想的精妙
许多课文篇幅长,主旨蕴蓄。若能抓住文眼,精点导析思想内容,突出重点语段,可以长文短教。施教中,借助电脑披文入情,层层深入揭示课文思想的精妙,收效显著。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的《社戏》,小说文字通俗,思想深邃。我精点文眼“乐土”,并据此设疑:平桥村既偏又小,鲁迅为何视其为乐土?其乐何在?点出其乐有三:一曰人情乐,二曰景物乐,三曰童趣乐。沿着“三乐”的思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有关词句、文段,点导结合。一点平桥村人的拳拳深情,导析六一公公的淳朴善良,双喜的热情聪明,阿发的憨厚无私;再点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沿河两岸景色,导析景物描写的内容和技巧;三点乡间田野偷吃罗汉豆的童心野趣,导析偷豆的情节和场景。在点导中使学生悟出:作者怀念少年时代的生活,眷恋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情谊,向往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快乐,这便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在理解主题的点导过程中,依次放出如下电脑程序的活动图,揭示了课文思想内涵的深刻与精妙。
(以下图示中的数字均为电脑展示顺序)
(附图 {图})
二、分析人物,电脑图示性格的奇妙
中学语文课本选入了相当数量的小说。小说教学,重在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的特点及发展变化,从而达到理解小说主题的目的。如讲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变色龙》,我抓住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精点其“多变”的特殊性格,导析其语言、动作、神态及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几变?变什么?为何变?在点导同时,利用电脑程序示现“变”的过程和规律,揭示了小说的丰富内涵,形象的再现了人物性格反复多变的特点。
(附图 {图})
上面这幅动态曲线图,妙趣横生,课后学生记忆犹新,对人物性格印象鲜明深刻,效果显著。
三、剖析现象,电脑显示事理的奥妙
解说事理的说明文,一般是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介绍。怎样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奥呢?宜扣住说明对象,精点其本质特征,导析事理,通过电脑程序的动态闪现过程,层层剥笋,揭示事物内在奥妙,完成教学任务。
以《死海不死》(初中语文第三册)为例。怎样认识“死海”不“死”的奇怪现象呢?我扣住说明对象“死海”,精点其“不死”的特征,设置问题链进行导析:为何“死海”不死呢?(浮力大)为何浮力大?(含盐量大)为何含盐量大?(特殊的地理原因)在点导中,用电脑程序显示说明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推理链”。
(附图 {图})
四、梳理线索,电脑启示思路的绝妙
散文之所以“形散神不散”,是因为有一条红线贯穿全文。散文教学关键在线索。循线点导,领会散文构思艺术的绝妙。而电脑程序则能随着教学进程,帮助启示作者思路的妙处。
初中语文第二册的《荔枝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精品。我围绕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精点能体现作者对蜜蜂情感的词句和语段,导析行文之精巧,反复咀嚼玩味,最后概括出八个字“怨蜂—→看蜂—→赞蜂—→学蜂”。同时,电脑程序展示出作者感情先抑后扬的起伏变化,形成一幅活动的线索图,从而启示散文构思中婉曲艺术的绝妙。
(附图 {图})
五、把握结构,电脑展示组材的巧妙
中学课文结构精巧别致者不少。要处理好其结构艺术,应抓住内容材料,精点布局特色,导析表明结构特点的词句(如过渡、照应的文段及语句),才能准确把握课文组材的巧妙。
如《同志的信任》(初语第二册)一文,重点之一是学习插叙。我就精点记叙顺序知识,导析表明插叙的词句及语段,进而使学生领略插叙的妙处,体会课文中心。在电脑程序同步展示的情节图形中,插叙部分闪现出动态的穿插和还原现象,鲜明的表现了课文组材的巧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将电脑程序引入课堂,对课文的主题、人物、事理、线索、构思及组材等知识的教学,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时效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