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文中作者的总观点,感受作品,探究课文“敬畏自然”的内涵及意义。
⑵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爱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⑶能品味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的基础上,用直观的图片调动学生对自然的感性认识,在于文中理性观点结合,探究敬畏自然内涵,联系实际的环境问题,讨论或分析引导,使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关注,达到触及心灵感受,自然激发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⑵运用情景导入,引起感受,然后指导合作探究,再顺势联系拓展,提升对环境生态保护的认识,达到领悟文章意图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获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了解如何对待自然,如何与自然相处,提高对自然的认识,明白爱护自然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有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本文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片议论性散文,属于科学小品文。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同时,树立环保意时。基于此,本课重点及难点知识点确定为:
1、教学重点:
抓住作者观点理解探究“敬畏自然”的内涵,充分感受课文,提高对自然的理解,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
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情怀。个别富有哲理的关键句的理解等。
【课时安排及设想】
本文安排二课时。
设想第一课时学生认真读课文,解决字词句段层次大意等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观点。
第二课时主要对作者观点加深理解,通过探究、讨论、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教师引导等,结合读写听说等活动练习,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使其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及教具】
本课时可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以引导、分析、启发为主要教法,辅以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主要观点,在一定情境下进行读、写、听、说活动,通过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步骤及流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导入
1、配乐课件(欣赏美丽的自然之景)将学生带入愉悦的环境之中。
2、教师引发学生谈观赏大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感受。
3、学生活动。(略)
4、教师根据情况灵活引入课题。
二、温故知新,合作探究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2、学生默读思考,回答问题。
⑴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个观点的?(抓住议论的思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再次回顾,启发、引导学生)
⑵这个观点的内涵是什么?
①“敬畏自然”意味着怎样对待自然?
②“敬畏自然”是要人类完全听命于自然吗?
③为什么应该“敬畏自然”?
三、感悟作品,延伸拓展
1、引深:既然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无法与之比拟,那该如何对待自然呢?
2、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若学生提到人类不应破坏自然,或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自然带出: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举例说明。
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洪灾、海啸、泥石流、臭氧层的破坏等)
教师小结:
大自然的破坏力是人类始料不及的,有时是那样的无奈,人的力量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不爱护自然就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破坏,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3、适时播课件,看后想象,写下感受。(拓展训练)
四、体验反思,领会观点
(对比中进行)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哪些做法已让大自然母亲展开欣慰的笑颜,让学生一起读关于环保的名人名言,加深哲理性理解。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五、总结深化,结束本课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人类在自然面前该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力量?《敬畏自然》赋予了我们思维的力量,让我们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课外作业
做一些保护环境的事情,可从不乱丢乱扔,从自身小事做起。例如拾拾路上的废弃物。
七、欣赏中交流,结束学习
建设美好家园,美好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