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德国心理学家格林曼特曾做了一个著名的“电梯实验”。他让自己的一名学生扮演“患病者”乘坐电梯,当电梯里只有2个人(“患病者”和一名同乘者)时,“患病者”晕倒后,那个唯一的旁观者通常会立即上前施助;当电梯里有3个人(“患病者”和两名同乘者)时,晕倒的“患病者”仍能得到很好的救助,通常是一个人负责安抚,另一个人打电话向警方或者医疗机构求助;当同乘者增加到4人时,情况开始发生微妙变化,有人借故离开,尽管“患病者”仍处于危险中;当同乘者增加到7人时,选择离开的人会更多,最严重的一次,只剩下一人照顾“患病者”,其他6人一声不响地走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实验结束后,格林曼特追问冷漠的“离开者”为什么选择离开,“离开者”的回答大同小异: ; 。
格林曼特认为,当有人在车站或马路上遇到危险或困难时,得不到及时救助,并非完全与旁观者的品德有关。在有很多人在场的时候,一种群体性“依赖心理”的弥漫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有一部分人的冷漠则是消极的“从众心理”起了作用——跟随其他人一道离开,内疚感和自责感会在无形中减弱。
格林曼特在另外的一些研究中,还有一些颇让人意外的发现:在地铁车厢和马路上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大多数人都想去帮他们一把,但真正采取行动的人却很少,不采取行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害羞;而在一些车祸现场,有人袖手旁观。大都是因为血腥场面让他们感到害怕;还有一种情形,受困者得不到及时救助,是因为旁观者侥幸地认为对方无大碍。
格林曼特的研究告诉我们, 。
1.请列举两种“离开者” 大同小异的回答:(2分)
2.格林曼特的研究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1. “不是有人在施救吗?我没有必要继续呆在那里……”;“有那么多人在现场,即使我离开。也会有人出手相助的。”;“我看有人走了,就跟在他后面离开了……”
2.培养善良、正义的行为,仅仅靠道德反省是不够的,还需构建一种积极强大的心理力量——不让依赖、从众、恐惧、害羞、侥幸等负面心理打败自己的良心。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前后文的语境,前文写到人越多,离开的人也就越多;后文写到“有一部分人的冷漠则是消极的“从众心理”起了作用——跟随其他人一道离开”。因此,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以填类似“不是有人在施救吗?我没有必要继续呆在那里……”;“有那么多人在现场,即使我离开。也会有人出手相助的。”;“我看有人走了,就跟在他后面离开了……”
2.
试题分析:需要补充的内容应该是对上文的总结性的语句,即为上述现象研究出来的共性。根据上述种种现象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善良、正义的行为的培养,不仅仅仅仅靠道德反省,更需要不让依赖、从众、恐惧、害羞、侥幸等负面心理打败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