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2011年中考语文古诗文知识复习: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

2011年中考语文古诗文知识复习: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公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郢yǐng敝 舆yú犀兕xī 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 文梓zǐ 楄pián 守圉yù

2.根据语境,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公输盘bān 请说shuō之 见xiàn我于王 长zhàng木 禽滑gǔ厘

3.解释下面加点词。

(1)起于鲁 起:出发,动身。

(2)请说之 说:解说。

(3)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 胡:为什么。已:停止。

(4)以牒为械 牒:木片。

(5)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用来……方法。

(6)不可谓知类 知类:明白事理。

(7)请献十金 请:请允许我。

不得 金:量词,先秦以二十两为一金。(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⑼子墨子:前一个“子”是夫子的意思。⑽何命焉为:“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⑾吾义固不杀人 义:善良坚持道义。

⑿愿借子杀之 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⒀不可谓仁 仁:对人亲善,友爱。

⒁胡不见我于王 见:引见。

⒂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⒃敝舆:破车。

⒄短褐 褐:粗布衣服。

⒅何若人? 何若:什么样的。

⒆犹…之与…也:好像…同…一样。

⒇宋无长木 长木:多余的木材,形容宋国小而穷。

(21)善哉:好呀。

(22)虽然:虽然如此。

(23)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表次数多

机变:巧妙的方式

(24)公输盘不说 说:高兴、愉快

(25)再拜:拜了两拜。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吾知所以距子矣 距通拒 解释为对抗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 解释为抵挡

(3)公输盘诎 诎通屈 解释为理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愿借子杀之。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3)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土地方圆(不过)五百里,这好像彩饰篷车与破车相比。

(5)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补充:思考问题:

1、第一节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3、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Bpbq

5、联系全文思考,第一段为什么略写?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随主题的需要而定。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来的。所以不能过多地渲染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18课 《孟子》两章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ǎn亩 傅说yuè 胶鬲gé 拂bì士

2.解释下面加点词。

(1)委而去之 委:放弃。去:离开。

(2)寡助之至 至:极点。

(3)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5)苦其心志 苦:使……苦恼。

(6)人恒过 恒:常常。

(7)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8)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⑼七里之郭 郭:外城。

⑽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围。

⑾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

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指限制。⒀舜发起于畎亩之中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⒁举于士 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作用。

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⒃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⒄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

⒅空乏其身 空乏:使┅┅贫困

⒆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⒇所以动心忍性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

(21)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22)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2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国外。

(24)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畔通叛 解释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解释为增加

(3)衡于虑 衡通横 解释为梗塞,不顺

(4)人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解释为辅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二段。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补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内容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2.《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19课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苟gǒu得 -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3)非独贤者有是心 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与:给予。

(5)妻妾之奉 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⑺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死生 如使:假如,假使。

⑻呼尔而与之 尔:助词。

⑼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何加:有什么益处。

⑽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 解释为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 解释为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 解释为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 解释为语助助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 解释为从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原文填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却不分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叫做丧失了人生下来固有的善的本性。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轻蔑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蹋着给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课文第一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四、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人不能失其本心)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六、补充:精要笔记:

孟子借鱼和熊掌的比喻,阐明人生在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舍生取义”,那些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则是可耻的。

(1)孟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呼唤人们,要不为物欲所蔽,永葆一颗正义之心,做舍生取义的贤者。

第一层:以鱼与熊掌的取舍作比,说明“舍生取义”。

第二层:讲道理,对舍生取义的命题做正面阐述。

第三层:讲道理,对舍生取义的命题做反面论证。

第四层:例证,先正面,不受不屑。

第五层:例证,再反面,受之。

第六层:总结,人应保持本心(义)

(2)本文大量的采用了对偶的句式。行文之中,两两相比,两两对照。

第20课 《庄子》故事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鹓yuā chú 醴lǐ泉 鸱chī

濠háo梁 鯈tiáo鱼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4)安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

(5)是鱼之乐也 是:这。

(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完全,确定是。

⑺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

⑻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者:如此如此。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鹅 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回答问题

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2、故事中的、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期的哲学 家,道家代表人物。

第21课 曹刿论战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 又何间jiàn焉 玉帛bó

辙zhé 轼shì 靡m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有养的意思。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虚报。

信:实情。

(6)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7)遂逐齐师 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再而衰 作:振作。

再:第二次。

(9)夫大国,难测也 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测:推测,估计。

(10)望其旗靡 靡:倒下。

⑾对曰 对:回答。

⑿牺牲玉帛 牺牲:指猪、牛、羊等。

⒀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⒁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⒂小大之狱 狱:案件。

⒃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即使。

察:明察。情:(以)实情判断。

⒄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⒅既克 既:已经。

⒆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⒇惧有伏焉 伏:埋伏。

(21)齐师伐我 伐:进攻。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三、回答下列问题。

⑴、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⑶、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⑷、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

⑸、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四、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摩,故逐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邹zōu忌 昳yì丽 朝zhāo服 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间jiàn进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服:穿戴。

(3)孰视之 孰:仔细。

(4)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5)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6)能谤讥于市朝 讥:谏。谤讥:指“议论”。

市朝:公共场合。

(7)时时而间进 时时:不时,有时候。

间:间或,偶然。

(8)皆朝于齐 朝:朝见。

⑼形貌日失丽:光艳美丽。⑽旦日:第二天。⑾明日:第二天。⑿美我 美:认为……美。⒀皆以美于徐公 以:认为。美:漂亮。

⒁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⒂期年:满一年。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房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4)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啦。

(5)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三、段背知识清单

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第二、三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写的。

第23课 愚公移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仞rèn 惩chéng 山北之塞sè 迂yū

魁父fǔ 荷hè担 箕畚jī běn 孀shuāng妻

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厝c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塞:阻塞。

(3)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

(4)且焉置土石 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5)寒暑易节 易:交换。

(6)其如土石何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7)何苦而不平 苦:愁。

(8)帝感其诚 感:被……感动。

⑼方七百里 方:指面积。

⑽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⑾聚室而谋 室:家。

⑿毕力平险 险:高山。

⒀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

⒁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⒂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⒃荷担者三夫 荷:扛。

⒄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⒅始龀:刚刚换牙。龀:换牙。

⒆甚矣:太,非常。

⒇固不可彻 彻:通。

(21)穷匮:穷尽。

(22)操蛇之神 操:持。

(23)负二山 负:背。

(24)无陇断焉 垄:高地。断:隔绝。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反通返 解释为返回

(2)汝之不惠 惠通慧 解释为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解释为没有

(4)一厝朔东 厝通措 解释为放置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4)甚安,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6)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第24课 《诗经》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未唏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 逑:配偶。

(2)寤寐思服 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 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 阻:艰险。

(6)白露未已 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关雎》《蒹葭》这两首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蒸葭

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