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教者把教材作为一个“范例”,根据教材的特点;重新组合,灵活处理,使学生达到“一课一得”。《景阳冈》这一课,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
1、按照才情经过把课文分成4段上、说说下面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⑴ 店家只给武松师三碗酒。
⑵ 武松不听劝要上景阳冈。
⑶ 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这个教学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经过读课文,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而本节课,教师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学习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和根据人物特点设计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精心设计“台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的,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铺设一定的“台阶”,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学习目标。本节课,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铺设了4层“台阶”:
1、读武松打虎前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语言。
2、读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的特点。
3、如何根据这些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4、练习根据人物特点设计语言。通过教师的辅助指导,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
三、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过去,我们经常把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共党课都是按段落进行琐碎的分析,以为学生理解了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会运用。这也上接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其实,理解一种语言是如何运作的与学会如何运用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新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统习,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在设计上,教师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解作为基础,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