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女娲

女娲 - 简介

女娲

女娲,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拥有人类女性的上半身,和蛇类的下半身。女娲为华夏之初的三皇之一。她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伏羲的后代。传说曰“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造笙簧”。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在中国的图腾上更有女娲和伏羲交合的图像。[1]

女娲 - 由来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是补天的女神,她的由来由以下产生:

源于原始人对蛙的崇拜。母系氏族中以“蛙”为图腾的民族,那时蛙被看成为繁殖力旺盛的象征。

源于原始人对水产生物贝类的崇拜。古时,娲与赢字义相通,赢属蚌类,蚌分两扇,被作为女性某一器官隐密象征。

源于原始人对石头的崇拜。石为土精,蛇又是土地的象征,因此,女娲被描绘成人面蛇身,具有抟土造人的神奇本领。

女娲 - 古籍记载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绎史》卷三引《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女娲 - 相关传说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图册

相关词条:女娲造人

根据传说,女娲是人首蛇身的女神,某一天,她经过黄河的河畔,想起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山川湖海、飞禽走兽,改变原本一遍寂静的世界。但是,女娲总觉得这世界还是缺了点什么,但又一时想不起是些甚么。当她低头沉思,看到黄河河水里自己的倒影时,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缺少了像自己这样的“人”。于是,女娲就参照自己的外貌用黄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法力,泥人便变成了人类。

女娲高媒

女娲造了男人和女人,并使他们结合,于是有了婚姻,故又被视为媒神。

女娲制乐

女娲创造了瑟、笙簧、埙等中国的传统乐器。

女娲补天

相关词条:女娲补天

根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其他古籍记载有差别。《淮南子·天文训》记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原道》记为共工与高辛氏之战;《雕玉集·壮力》记为共工与神农氏之战;《路史·太吴纪》记为共工与女娲之战。

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传说,女娲为了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了一块未用。有人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补天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女娲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

后事

伏羲女娲交尾图图册

根据《山海经》,女娲在肉身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有学者认为,其寓意是说女娲肉身死后被人吞食,原始部落的人感觉吃下自己祖先或族中受尊敬的人会有安全感。另据传说,女娲死后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西华县。故西华县又名娲城。[2]

另有传说女娲灵魂后来升天,由神兽白螭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天宫,成为天神。

澳门女娲庙女娲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复姓。

双系性

女娲神话具有双系性。第一系就是作为创世女神的“女娲”,这个跟“女娲”是词源有关,女娲的娲字,在远古时代本意就是女神的意思。女娲是巫神教的主神。

第二系是古代英灵女娲,就是伏羲的妹妹,需要指出的是,远古时期叫女娲的女人并不是只有一个,只不过有个比较有名。就如后羿,古代也有两个比较有名的,一个是帝尧时代的人,一个是夏朝的其中一代天子。双系女娲神不是同一个神,有如下证据。

1.词源,娲字作为象形字,本身就是女神的意思,这个字在第二系女娲出生前就存在,并且其形象是人首,龙身(或蛇身)。

2.时代,女娲作为巫神教主神,从古代就是如此,而第二系女娲的时代,巫神教已经是盛行时期了,一个教派的主神不可能是在其存在的好几百年后出生的。

3.女娲作为复姓在现代还存在,并且族系能追索到古代,这个证据说明,远古时期,古人拿主神的神名为自己的孩子取名是很正常的。

4.双系女神形成的可能性。

第一系

女娲作为创始神之地位是无须质疑的,因为“娲”字本身就是女神之意。远古时代的人创造了一个象形字来描述他们心目中的主神。意即“女娲”这两个字在远古来说,相当于当代汉字“女神”之意。

第二系

女娲作为英灵神的地位也是符合逻辑的。伏羲的妹妹女娲出生的年代对古代来说,是传说时代,既然类似时代的黄帝,炎帝都已被神化了,因此伏羲与女娲被神话也是合理的。

女娲 - 地位

女娲的地位时有变化,有时在三皇之上,有时在三皇之内,有时在三皇之下。据说原因有三:

一、神话传说中女娲化生万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

二、传说中伏羲、女娲既为兄妹又为夫妻,均为一家人,列入三皇时有时两个人都选中,有时只选一人作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

三、尚书(伪尚书)在经书中的显赫地位使得它所宣传的伏羲、神农、黄帝三皇观点为大多数人认可,而且女娲所在的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父系社会,以男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女娲 - 归属

陕西平利县

女娲山图册

多部史书中记录的女娲的故里,生态县。当地也保留大量关于女娲的传说和足迹,有女娲山和女娲庙。出士了大量的远古时期的陶片。

河北省涉县

宣传起步早。

甘肃天水秦安

传统说法上的“女娲故里”。

山西晋城泽州

宣传较弱,建有“华夏女娲文化园”。

河南周口西华

有女娲捏土造人的女娲城。

女娲 - 女娲庙

澳门女娲庙

女娲庙图册

女娲庙座落在草堆街与大三巴街交界处,庙宇建筑与普通民房相似。该庙正门原向大三巴街,门前空地为神殿故址,并无草堆街;庙后与布疋店相连,铺向草堆街。1914年冬,布疋店失火,波及女娲庙,焚毁正殿,只余偏殿。当局清理灾场后,不许重建庙宇,开辟街道。女娲庙只得半壁,经过修葺,从旁辟户,加奉吕祖,名为“灵岩观”。

秦安县女娲庙

地处秦安县城50公里的陇城镇,相传为女娲出生之地。据《水经注》记载:秦安县城北面,山上有女娲祠,此地有风姓命名的风沟、风台、风莹等地名,娲皇、凤尾、龙泉等村名,传说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莹。在风沟悬崖上至今还有一处深不见底的女娲洞,镇北门外有一口大井,世称龙泉,据传是女娲抟土造人用水之泉。2005年,女娲庙被秦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女娲山乡七里村

女娲庙坐落在女娲山乡七里村。相传,女娲采金州(现安康)南山五色石炼之补天,救民于水火,从此百姓康泰,风调雨顺。女娲在此地修造了一座土地庙,教南山民众种桑养蚕,取丝纺绸,福祉于民。当地民众为祭祀女娲的贤能圣德,将土地庙改建为女娲庙,供奉香火,顶礼膜拜。

女娲 - 艺术形象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纣王因对女娲不敬,女娲便在盛怒之下命令三妖(其中狐精日后附身于妲己)迷魅纣王,加速商朝的毁灭。法宝为招妖幡。

女娲 - 遗骨疑云

2012年6月2日到5日,中国一批考古、历史、神话与民俗等专家出席山西吉县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鉴评听证会,鉴定了在山西省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所发现人骨,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专家达成的共识,经北京大学碳14(C14)同位素测定,人骨的年代距今约6200年前,搭配明代书墨题记,被专家们认定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女娲遗骨。[3]

但也有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称,“在中国,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骨很多,未必都要与所谓‘三皇’时期联系起来。所谓‘三皇’、‘五帝’目前看来还都只是传说,都很‘玄’。所以,这个是不是女娲的骨骸,这我可不敢说。”[4]

女娲 - 母系社会

女娲造人的神话,反映出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存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子女只认得自己的母亲,不认得自己的父亲。女娲造人的神话不正含有母系社会的影子吗?女娲造人的神话,并非纯粹杜撰,而正是早期血缘时代之母系社会中女性占据人口生产主导地位的反映。对于女性而言,男性在一开始处于劣势。男性对于自己在人口生产中作用的认识,来得太晚。

但是,父系社会的确立,主要并不是因为男性终于认识了自己在人口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是因为当物资生产(包括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工具的生产)取代人口生产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过程中,男性比之女性,具有特殊的有利条件。在血缘时代之母系社会的公社生活中,土地、房屋、森林、水源等生活、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食品、衣服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实行公有、分配制。而在此同时,外出作战、渔猎、放牧的男性,则率先开始了诸如弓箭、鱼叉、抛石索、独木舟等武器以及小型劳动工具的私有化进程,并在以物易物的交换过程中,开始了对牲畜等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

女性在这个过程中,有点太大公无私。男性在私有制建立初期所具有的历史有利条件,以及男性在物资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天生体能优势,使得男性很快成为新的社会主角。人类历史之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的进程,乃是以人口生产为其主导的血缘社会向以物资生产为其主导的物缘社会的转变。此一转变一旦完成,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便不再是血缘情结,而转变成为物缘情结以至金钱情结。物缘关系即物质的依赖关系,成为此时人类社会群体的主要人际关系。物缘关系即物质的依赖关系,成为此时人类社会结构的主要功能要素。在此“物缘时代之父系社会”中,即使是“血缘关系”,也逐渐由女性为中心转变成为以男性为中心。

出土的文物说明,在突出女性性征的女神塑像之后,世界各地都开始制造突出男性性征的男神塑像。女性生殖器崇拜向男性生殖器崇拜的转变,以及产翁制(一种在孩子出生之后,立即让母亲离开,而让父亲上床怀抱婴儿,卧床坐月子的风俗)的发生,都说明:在物缘时代,女性不仅没有掌握物质生产的控制权利,而且也失去了人口生产的主导地位。[5]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美女:

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冯小怜苏妲己赵飞燕郑旦褒姒甄宓

盘点各个历史时期的美女:

上古:娥皇、女英、女娲 、嫦娥

春秋前:妲己、褒姒、齐文姜、夏姬、西施

从战国到汉朝期间:赵姬、虞姬、卓文君、赵飞燕、王昭君、班昭、班婕妤

三国两晋南北朝:大乔、小乔、薛灵美、梁绿珠、祝英台、苏若兰、苏小小、潘玉儿、张丽华、 貂禅、蔡琰、 道韫、甄宓

唐朝:武则天、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孙窈娘、杨玉环、万春公主、柳摇金、裴玉娥、晁采、关盼盼、颜令宾、崔莺莺、王宝钏、步非烟

从五代十国到宋朝:花见羞、王朝云、李师师、陈妙常、金玉奴、吕顺哥、唐婉、 白玉娘

元朝:张丽容、阿盖郡主、张红桥、刘翠翠

明朝:冯小青、李妙惠、李凤姐、王润贞、杜十娘、陈圆圆、董小婉、

清朝:赛金花、金纤纤、香妃

秦淮八艳:柳如是、李香君、寇白门、董小婉、陈园园、顾媚、马香兰、卞玉京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