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应以读为本,通过读这种阅读实践,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可是,怎么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怎样在读中有所悟,成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一次课堂上偶尔的“教学机智”给了我一点启发。
教学《美丽的小路》的第四至八节正是下午的第一节课,也是我最不喜欢的教学时间——孩子们在这个时间要么萎靡不振,要么小话不断,朗读课文总是那么的有气无力。怎么办?这部分内容全是小动物之间的对话,人物的对话有动作,有表情,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可是,该怎么样才能调动起孩子们朗读的兴趣呢?正当我像平时一样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时,忽然想起了电视节目中的“才艺表演”。演员演完后,往往有专家对其进行点评,我能不能把这种形式搬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呢?我把想法告诉了孩子们。
师:现在鸭先生非常后悔,他多么希望美丽的小路能回来呀!所以他说:“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出示句子)(齐读)
师:接下来,我们要四人一个小组演一演5----8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评出最佳演员,你觉得怎样才能得到最佳演员的称号呢?
生:我觉得要读得有感情。
生:我觉得不能拿书本。
师:对呀,咱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语言也行!
生:我觉得要有表情。
生:还要加上动作。
生:要演好还要记住自己要说的话,要先会背。
师:对,你们说得这么有信心,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当好自己的角色的,那就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演一演吧!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组合表演。三分钟后……)
师:现在该请我们的小演员们展示他们的表演才能了。那我们在座的小朋友都是特约的佳宾,就像电视里的一样,等他们演完了,得由你们对他们进行点评。你们觉得演得好的,说说理由,不足的地方也请你们佳宾能指出来。来先让我们一起拿起书本来读读这几节吧!
(生齐读5----8节)
(抽小组戴头饰表演,表演后进行评价。)
师:如果十分为满分的话,请你们用手为他们亮一亮他们的得分。
(生兴致高昂地用手来表示了他们的得分)
师:我们在座的佳宾在点评时,希望你能注意自己的语言,让小演员们能听得心服口服,对他们有所帮助。
生:我觉得鹿先生演得最好,他有动作,用手捂上了鼻子.
师:你能像电视里的那样进行点评吗?
(生迟疑)
师(指点):请你面向着对方,真诚地向他(她)提出你的看法。
生::×××的小兔演得最好了。她是蹦蹦跳跳出来的,像只小兔子,如果你能皱起了眉头就更好了。
师:为什么要皱起了眉头呢?
生:因为课文里写着“皱起了眉头”所以应该皱起了眉头的。
师:是呀,你读书可真仔细啊,我们得像你学习(掌声)
生:(演小兔子的学生)谢谢!
生:(对演鸭先生的学生说),×××你应该再叫得响一点,因为课文里写着“鸭先生是叫起来的。
生:×××一拍脑袋这个动作做出来了,如果把“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句话,讲得再坚定一点,你的得分会更高的。
生:谢谢!
(听了孩子们的评论,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
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享受审美乐趣
在这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人人参与。“演员”精心表演,“观众”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张张表情丰富的脸面似乎在告诉:这样的活动我们喜欢!课本内容的表演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施展。我觉得这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更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2、教学评价体现互动性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课堂的随机评价。评价内容、形式和评价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潜能开发、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以达到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课堂上,注重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体现了评价的生生互动,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发展了学生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客观正确的评价和接受评价的态度以及认真倾听的习惯。
3、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本质上“主客两分式”的教育教学,主体是教师,是成人,学生成了客体,完全处于一种受动状态,他们的学习活动制约于主体预设的框架之中,在教师们每日进行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实施的过程便是“教案剧”的演绎,一切尽在“执行与落实”之中,甚至教师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从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美丽的小路教学案例设计
今天我们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流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只有为学生搭建起足以让他们舞蹈的舞台,学生才能还我们以精彩,我们的教学也才能充满活力,充满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