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解放路小学 高菊华
[教学片段]
生(全体)打开自己制作的powerpoint,有感情朗诵诗歌《你是这样的人》。
出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主题网站,其中有视频、音乐及图片。
师: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臂上缠着黑纱,胸前佩着白花,自发地来到十里长安街上送总理。当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时,人们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灵车缓缓地前进,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着、奔跑着。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
生(情不自禁):手术台上的指示。
师:“指示”是什么意思?
生:“指示”的意思就是命令。
师:那么,“指示”能不能换成“命令”呢?
(学生沉默)
师:我们把课题读两遍。一遍用“指示”,一遍用“命令”。
(生齐读,辨析体会“指示”与“命令”的区别)
生1:不能替换。因为“指示”的态度要比“命令”好,所以我觉得用“指示”好。
生2:不能调换。因为我从主题网站上了解到周总理一心想着人民,他不会用强硬的口气对别人下命令的。
生3:用了“指示”可以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周总理对人民的爱。所以,人民才会十里长街送总理。
[教学背景及反思]
网络技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运用网络获得信息已逐渐成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我们能否利用网络服务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与教材共鸣的媒介?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是可行的。下面就上述教学片断谈谈网络信息技术在阅读中的作用。
1.为扩大学习的面提供可能性。
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往往与其知识成正比,知识越多,其认识能力也就越高。网络就为学生扩大知识面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在学习《手术台上的指示》之前,上网浏览信息,将相关文章及图片复制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整合、加工,最后制成powerpoint。在这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对周恩来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总理”二字上了。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总理对人民的爱,并将这种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而这种认识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正是由于有了对总理的了解,他们才会恰如其分地评析“指示”与“命令”的细微区别。
2.为学生信息获取提供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是在比较压抑的状态下进行阅读学习的。网络的介入,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被彻底解放,每位学生能自主收集相关信息,并在组内进行信息交流。如本课中学生对“指示”一词的理解,就来源于他们从网络中收集周总理的信息的过程中。
3.为动之以情提供可能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学生在学习时由于没有相关知识作支撑,无法感知,十分吃力。网络与阅读的结合使教师的讲解更为简洁,教师只需稍加渲染和点拨,学生就会有所感应,大大减轻了教师“教”的负担。而作为学生,由于不再是聆听陌生的“天书”,身心得到较大程度的放松,心理负担大大减轻,思维逐渐活跃。在双重作用下,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自然得以形成。《手术台上的指示》一课的课题揭示就是如此。教师只用了几句感人的开场白,学生就感动得热泪盈眶,将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教师甚至没有丝毫暗示,学生就情不自禁地充满感情地朗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