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英伦尔时,虚伪满于社会,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谓之恶人。
恶魔者,说真理者也。
——鲁迅:《魔罗诗力说》
19世纪初叶的英国文坛,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波澜起伏。当拜伦……抨击虚伪、残酷、专制、大臣将帅的霸道、附庸文人的无行,同时热烈地讴歌为光明和真理而献身的英雄气概的时候,明枪暗箭的攻击也扑面而来,甚至诬其为“恶魔”。
一百年后,与拜伦有着同样的怀疑与批判精神,因而也遭受着同样的攻击的鲁迅,愤然站起来为拜伦也为自己辩护。鲁迅在他的《魔罗诗力说》中说,拜伦的诗“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欲颠覆那地狱般非人性的社会,这自然会被人骂为“恶魔”。鲁迅昂然宣布,愿意作一个揭露黑暗、传播真理的文化“恶魔”,开始毫不妥协地展开了对腐朽传统文化和国民劣根性的毁灭性的批判。
……将中国传统文化归结为“吃人”,这无疑是鲁讯文化观中具有一贯性的思想,……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即所谓4000年来光辉的文明,曾被多少人称颂了多少时代,鲁讯却猛烈,彻底和全面地打破了这个虚幻的光圈,石破天惊似的确诅咒和控诉了它……
鲁讯毕生所揭示和剖析的国民性,看起来涉及的方面很多,其实却都是存在着内在联系的,它的最初的根源是:
(1) 专制主义等级社会结构所必然会产生的“专制者”和“奴才”精神的复合物,从而:
(2) “怯弱”和“贪婪”这些自私自利的习性,而在这个自私自利的精神王国中间,又必然会流行:
(3) “瞒和骗”,于是必然会形成:
(4) “面子”和“做戏”,这又必然会最终导致:
(5) “无特操”,实际上可以无所不为,其表现形式却是调和折衷的“中庸之道”,而在精神上最大的抚慰又是:
(6) “精神上的胜利法”。
在这里有着精神和思想上的必然程序,从而表现出了如此淋漓尽致的国民性,其结果实在是必然地会使得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不断地堕落下去了。
面对地狱般垂死的社会,鲁迅毅然选择了一条极其危险的路,扮演了一个……文化“恶魔”,与封建专制主义和腐朽的传统文化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他给病态的中国下了一剂真正的猛药:必须将“以往和目前”的一切看作“全等于无物”,即所谓“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引自《野草*墓碣文》]必须采取强硬的、不容辩驳的态度“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文为文学正宗之说。”[陈独秀:《答胡适之》]必须坚持极端的所谓“偏激”、“片面”的观点,“与其崇拜孔丘关羽,还不如崇拜达尔文易卜生”[《热风*随感录*46》],“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华盖集*青年必读书》]鲁迅径直地向现存的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体系发起挑战,决心摧毁旧系统,创造新体系,再造新传统,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建。
鲁迅是从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客观状况出发,来认识和开始这种重建的。他认为,如果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没有深刻的批判反省精神,一个民族就很难走向真正的自觉自醒,也就很难有民族的新生。他创作了一系列剖析国民性弱点的作品,是还丑以丑的本来面目,目的是通过民族的自我反省实现民族的自我拯救。他展示中国人的丑陋面,并非是印证外国列强侵略的合理性;而是在展示丑陋的过程中渗透了作家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从而使读者在否定的体验中获得觉醒的意识。鲁迅曾为拜伦辩护,说有人攻击拜伦是“恶魔”,那是因为拜伦要摧毁和颠覆现存的文化。鲁迅也以文化“恶魔”自居,从早年倡导“恶魔派诗歌”,到自称“黑的恶鬼”,呼唤“怪鸥的真的恶声”,[《坟*摩罗力诗说》]对一切神化和正统的东西都保持着尖锐的批判态度。他给传统文化以实质性的颠覆,对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以入木三分的鞭笞,他说中国的文明是吃人的文明,中国的历史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两个时代的循环,中国的文学是不敢正视人生的瞒和骗的文学,中国人诈伪无耻、缩nv畏死、贪叨图利、偷惰废学、浮华相竞、猜疑相贼,等等。可以说,正是鲁迅敢于直面民族的缺欠和国民的劣根性,并对此给以毫不留情的批判,从而建造了我们民族自觉自醒的标志碑。鲁迅的呐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鲁迅以恶魔自称——“恶”在哲学上,可以说代表着一种消解性与否定性的批判力量——他对传统文化彻底的批判、整体的否定;其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