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廉颇蔺相如列传》巧妙的伏笔

《廉颇蔺相如列传》巧妙的伏笔

《廉颇蔺相如列传》巧妙的伏笔

看似无意实则有心

——《 廉颇蔺相如列传》巧妙的伏笔

语文课本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虽是节选,但所选部分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过度紧凑自然,完全可以独立成篇。这篇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故事,歌颂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大德”,另外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除了通过个性化的对话、典型的事件、激烈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外,司马迁高超的伏笔手法的运用,也足以让后人叹为观止。

文章开篇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地位。介绍廉颇时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二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介绍相如时仅指出他“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个是叱咤风云的大将,诸侯闻之丧胆。一个是微不足道的门客,寄人篱下偷生。文章开篇对二人的介绍对比鲜明,悄无声息的就为后文二人因地位变化产生矛盾埋下了伏笔。

文章第三段提到,赵惠文王得到楚和氏璧后,秦昭王派人下书,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召集廉颇诸大臣谋。这里以廉颇为诸大臣代表,廉颇当时未见的是赵国最重要的大臣,此处突出廉颇,就是为相如出场埋伏笔的。廉颇众大臣解决不了的问题,相如三句话界解决了。况且朝堂上那么多的人居然找不到一个敢出使秦国的人,这不更为相如出场造声势吗?相如正式出场前,宦者令缪贤得一番话,更是让我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使我们对相如产生了极大的期望值。可以说在蔺相如出使秦国前廉颇就输给了相如。

“完璧归赵”虽使赵国保全了和氏璧,但也为秦国加紧攻打赵国准备了充分的理由,为“其后秦伐赵”埋下伏笔。秦王在大败赵国之后,提出“渑池会”,赵王畏秦,不敢前去。廉颇蔺相如“迫使”赵王前去。此处廉蔺二人并举足见其在赵国地位之显赫。这里不提旁人只提二人,就是为下文产生矛盾准备的,真可谓“无心而有意”。

赵王不得已而去,要相如从,足见赵王对相如的信任。廉颇送至边境,说出“王行,度道里会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这么做是从赵国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表现其非凡的政治远见。但廉颇的话也深深伤了赵王的心,尽管赵王知道廉颇没做错什么,但感情上接受不了廉颇的这番话,因此对廉颇产生不满之意,但又不能直接表现。再加上他在渑池会上亲眼看见相如为了他的颜面不畏强秦,以死抗争,赵王对相如可谓“感恩戴德”,渑池会后,“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赵王认为相如功大,封他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这里“以相如功大”的“以”当“认为”比“因为”好。当“认为”就可以看出赵王主观上想以蔺相如来压制廉颇的意图,其实廉颇在“渑池外交胜利”中的功劳也是相当大的。为什么赵王这么做,上文已经埋下了伏笔,廉颇伤了赵王的心。

正因为赵王的“偏心”才使得廉大将军暴跳如雷,为其扬言辱相如做了充分的铺垫。也为“将相和”埋下伏笔。

总之,在文章中“完璧归赵”为“渑池会”埋下伏笔,“渑池会”又为“将相失和”埋下伏笔,“将相失和”又为“将相和”埋下伏笔。这几个故事层层铺垫,有机统一,显示出司马迁高超的叙事技巧。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