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建议必选)
一、导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位散文大家的并称,八大家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高峰,一个里程碑;八大家散文语言自然、典雅、畅达而富有表现力,文章既富于气势,又随势而异,如长江大河,如行云流水,雄浑跌宕,婉转曲折。
本门课程是必修课基础的研读延伸:通过对唐宋八大大家散文名篇的研读与鉴赏,开拓学生古典文学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 读体验与审美观照,把握作品的思想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知人论世。
二、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6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前有“导语”,简单介绍本单元所选散文的篇目及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特点。
1. 课文。精选经过历史考验并为众多选家、评论家所认可的名篇佳作,兼顾各种不同的题材与体裁;举凡必修课已经学过的篇目,概不入选;原文的注释力求简明、准确、有据。
2. 课后练习:“初读印象”栏目要求学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写出读后的第一印象。意在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用心灵去阅读、感悟和把握文本,初步获得自身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鉴赏与探究” 栏目,以思考题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文言练习”栏目注意古今汉语学习的沟通和辨异,注意提取课文中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明白文言文的宾语前置、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以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能力。如,《祭十二郎文》第一题强调文本把握基础上的感悟、领受;《进学解》第三题,找出后来成为成语、格言的说法,体会文章语言的新颖、精妙。《梓人传》第一题联系、激活已有知识,深入探讨作品内涵。《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第三题,活用古文,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写作经验及这些经验怎样体现“文以明道”主张的。以及词类活用、古文断句。
3.参考资料包括“相关链接”和“扩展阅读”。“相关链接” 栏目一是介绍作品背景,简单说明每篇文章的写作缘由,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等等,以便“知人论世”;二是选录了唐宋以至明清近代一些文论家、鉴赏家对该篇作品的评论和鉴赏,古代的鉴赏往往言简意赅,有独到之见。这会对学生鉴赏作品可以提供启发、借鉴。“扩展阅读” 以拓展阅读的形式,选录了秦汉至明清不同时期的部分散文精品,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古代散文概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中外现代诗歌鉴赏》
一、导言
精选中外有代表性的诗人及优秀诗作,勾勒出中外现代诗歌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线索和艺术面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外现代诗歌的发展状况和主要诗人的创作面貌,了解现代新诗在形式、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丰富心灵世界,激发对诗歌和文学的爱好,唤起和形成对诗歌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二、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8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前有“导语”,介绍本单元所选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该时代诗歌发展的状况及特征,所选诗人及所属流派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1.课文。精选了不同国别的自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到早期现代主义和二十世纪西方现当代诗歌,以及中国现代新诗各个时期、风格各异的51位有代表性诗人的54首优秀诗作。既有浪漫抒情的经典作品,也有现代意味浓厚的诗歌,还有一些精巧、活泼、富于情趣的小诗。
2. 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每位诗人选一首或两首代表作或优秀诗作进行鉴赏与探究:以语言品味、应用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鉴赏作品,把方法和技巧转化为语文能力;注意联系学生的想象世界,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探索作品意蕴,领悟作品艺术魅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个性化阅读以及比较、迁移阅读。
3. 参考资料有诗人简介和“拓展诵读”。“拓展诵读”提供一些与本单元内容有关的诗人诗作,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诵读,也可以由老师选择作为课文讲解。
*建议爱好诗歌的同学备选。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一、导言
我国现当代散文继承了中国古代、近代散文的优秀传统,并从人文观念到表达方式上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丰富营养,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集中学习、鉴赏一定数量的散文作品,使学生较为清晰地了解、把握我国现当代散文发展与成就,在感受、领悟优秀作品艺术魅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培养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为今后进入更高层次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现当代散文代表性作品的研读与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深化其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6个单元组成。
1.课文。精选“五四”以来近百年间,海内外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24篇现当代散文代表性作品。既有针砭时弊、锋芒犀利的散文随笔,也有冷静、睿智的人生哲理散文,还有以情动人的抒情篇章。
2.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引导学生探索作品意蕴,领悟其艺术魅力,初步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学习多角度、多层次阅读,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习以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来审视、评价作品,并给以恰当评价。
3.参考资料”包括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体会和相关评论。所附材料不重结论而重启发,意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质疑探究的习惯。
*建议爱好散文的同学备选。
《选读》
一、导言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典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英国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有说不尽的“红学”。
选修课《〈红楼梦〉选读》旨在帮助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这部古典名著,在阅读与 鉴赏中,深刻领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加深对《红楼梦》文化精神的理解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4个单元组成。
1. 课文。在保留核心情节的基础上,精选小说中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对话生动,场景精彩的12个片断作为课文。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够体味到原著的精髓,领悟到语言艺术的魅力。课文正文前有“提示”,帮助学生弄清这一节内容的来龙去脉,有时也对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点作一些提示性的说明。
2. 课后练习:“初读印象”栏目要求学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写出读后的第一印象,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鉴赏与探究”栏目的问题设计,以语言品味、应用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鉴赏文本,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探究意识。每个单元后面设置了“助读”,对本单元课文涉及的小说艺术特点做了一些归纳,以使学生对《红楼梦》这部名著的艺术特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3.“链接资料”内容丰富,既有曹雪芹同时代人的诗文及评论(如脂评)等,也有近现代学者、研究者的一些论述。
4.《红楼梦》后四十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与前八十回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对于后四十回的作者、评价等问题,历来有不同看法,至今分歧很大。为此,在附录中编选了一篇文章“续作与原著的落差”作为参考。此外,附录中还有介绍“红学”常识性资料的“红学小词典”,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建议爱好小说或《红楼梦》的同学备选。
《汉语学习与应用》(建议必选)
一、导言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培养、提高其思维能力的重要的、基础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语感和语理并重。要在应用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树立正确的语言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都要学习,并互相参照着学习;语言的学习要运用到阅读、写作中。
选修《汉语学习与应用》,旨在必修课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8个单元(课)组成。按“语言与言语” “语言与传意” “汉字与汉语” “文言与白话” “本义与引申” “语句与篇章” “文气与风格” “语言与文化”认知顺序编排。
1.课文。课文一般先大致阐释语言规律,然后链接了带有启发性的篇章,从语言现象出发提出思考的途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语言现象,形成对语言的规律性的认识。
2.“相关链接”。链接了一部分可供自学的补充材料,供学生阅读、讨论。其中有些材料是对课文的直接补充,有些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同一问题的阐发,还有一些是供讨论的其他意见。
3.“理解与探究”。或提供新的语料激励实践,或提出新的观点启发讨论,有的要求个人实践,有的要求集体讨论,以加深理解和加大实践力度。
4.“温故知新”。将本单元学习与实践的收获与必修课以及过去学过的内容结合,一方面加深对已知内容的理解,一方面显示两个阶段学习的衔接。
5.教学方法建议:建议用自学与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每一单元先请学生阅读提问,然后归纳出普遍和重要的问题组织讨论。
《写作基础》(建议必选)
一、导言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他能不能写一手好文章,更不必说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了。写作在一个人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能帮助他积极投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能丰富心灵的感受,提高审美趣味,让人生 过得有意义。
选修课《写作基础》,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悟,力求让他们一见到作文题能迸发出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6个单元组成。
1.前五个单元分别就写好不同文体文章所需的五个方面的基础能力进行训练,依次是“多角度的思考和描写”、“细腻的感受和抒情”、“真实、生动的记叙”、“议论、说理”和“说明、阐释”。最后一个单元则是综合训练的全面总结:“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2. 每一单元的“佳作品读”栏目有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好的文章范例,让学生在品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好的表达方法。文章后面设置的“讨论·练笔”栏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学习、借鉴好文章的写法,把他人的经验知识化为自己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3.“单元写作”是本单元较为系统的写作训练。
4.“个人写作成长档案”,用于回顾、交流学生作品,供学生及时总结写作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写作能力成长历程的记录。
《〈论语〉选读》(建议必选)
一、导言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典籍,几千年来,《论语》一书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论语》渗透到传统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心理、习俗等各个方面,它的许多基本观念成了整个社会的规范。今天,它对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不可小视。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是选修课《〈论语〉选读》的主旨。
选修《〈论语〉选读》,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可以学会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以及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可以提升个人精神品格。
二、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18课组成,大体分为哲学、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不同专题。
1. 课文。课文按专题组织,对《论语》原文的选择,以代表性和可读性为原则,所选材料能够基本反映孔子思想的概貌,并注意选取带有一定形象性、较为具体可感的材料。
2.课后练习分为“课文解读”“文言练习”两个栏目。
3.“相关链接”,从进一步开阔阅读视野着眼,提供比较阅读和扩展阅读的资料。这些资料绝大多数为语体文,包括儒家思想的理论阐释,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对《论语》及孔子的别有新意的解读,以及可与孔子思想产生共振作用的作品,等等。
4.“附文”。有的课后设置了“附文”栏目,补充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直接关联的阅读资料,包括时代背景、有关史实、时人或后人的阐发和批评,等等。
5.为称说和查检方便,《论语》的现代整理本一般都在每章前面编上了序号(如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等),本教材保留了这种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