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竹影》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竹影》教学设计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过童年,他们活泼、大胆、率真,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生动有趣的内容,很容易激发起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游戏时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的美。但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加以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完全能够领会童稚的活动中所蕴涵的艺术的美。

【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活动中的艺术的美。

2、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二、教法学法指导

1、让学生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最好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至于后半部分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内容,引导学生稍微了解即可,不要过多讲解。

2、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

3、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注意向生活延伸。由童年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课文内容作空洞的说教,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如果有条件,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欣赏活动,如看绘画、雕塑、摄影等展览,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多媒体演示)

明确:谜底,影子。

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会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多媒体演示)

(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

教师: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对生活的美好体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简介

教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

三、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教师: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的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朗读以后请同学们体会其中蕴含的童真、童趣。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整体感知,归纳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借着月光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五、拓展欣赏

教师: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游戏无意中走进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这些画可由教师提供,也可鼓励学生提供)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和刚才的感悟,谈谈你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理解。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然后回答。学生能谈出一些方面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教师适时引导。)

六、联系生活,加深认识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有能够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让你获得过类似的发现体验,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学生交流童年趣事,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教师: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反馈】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2、学习了本文,你能说说中国画与西洋画有何不同吗?

【教学反思】

【练习题库】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水门汀( ) 收藏( ) 立轴( )

口头禅( ) 朱砂( ) 惬意( )

2、给下列的多音多义字注意并组词:

( )___ ( )___ ( )___

差( )___ 参( )___ 撇( )___

( )___ ( )___

( )___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B、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C、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D、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

4、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语的准确:

⑴ 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 地摇他的双脚。椅子背所 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 ,上面的竹叶 出萧萧的声音来。

⑵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 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 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 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⑶ 华明的注意力却 了别处,他从身边 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 地描写自己的影。

⑷ “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天不要落雨,

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 !”

⑸ 我回到堂前,看见课堂 着的立轴──吴昌硕 的墨竹,似觉更有 。那些竹叶的……以及集合的 ,似乎都有 ,表现出一种美的,一种的神气。

二、阅读鉴赏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联系课文,回忆一下,“画竹”的事是如何发生的?

2、写“竹影”为什么又写“画马”,多余吗?

3、“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5、“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中“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6结合选文和自己所了解的绘画知识,说说中国和西洋画的区别。

三、拓扩展延伸

童年的一个游戏能影响人的一生,童年的一件器物或许也能终生铭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盏油灯

生日这天晚上,我又点燃了这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枚乾隆年间的铜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过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上一块用空了的牙膏皮,粗细与钱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30年前,5岁的我随着当教师的母亲住在一个山区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灯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事的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墨污油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来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三儿做吗?妈妈说,你还小,用不着,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本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里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黑暗,没有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母亲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驱除寂寞,打发无聊。

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

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读了文章,你认为“我”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

2、我的“悔恨”“委屈”“善良”表现在哪些地方?

3、“有了灯,就没有黑暗,没有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怎样理解?

4、请你谈谈对“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tīng cáng zhóu chán shā qiè

2、piē 撇弃 piě 撇嘴 cān 参加 cēn 参差不齐 shēn 人参 chā 差距 chà 差劲 chāi 差使 cī 参差

3、D

4、参见课文

二、1、先写月光,月光透过竹林,再写描人影,后到描竹影。

2、不多余。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画马来写画竹,突出表现了画竹的不容易。

3、说明了画竹的复杂和困难。

4、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认识中,竹是高贵、有气节的象征,而墨画在中国画中是一种很高贵的画法,用墨来画竹正能表现竹的品质。

5、指不注重像不像,而注重神气。

指评价中国画时,不要看它像不像实物,而要看它是否画出了美的姿态、活的神气、特有的品格。

6、提示:中国画盛用线条,用以代表两物象的界限;不注重透视法,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画人物,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只求表现出人物的姿态神韵,不求形似逼真;不重背景,留出空白,以求印象鲜明;题材以自然为主,旨趣高远。

三、1、关心爱护学生,疼爱但不溺爱孩子。

2、悔恨:“我”偷拿了小姐姐的小油灯,知道错了,流出了泪珠。委屈:“我”喜欢小油灯,可妈妈没有帮我做,所以出于钟情和好奇“我”才偷拿小姐姐的小油灯。善良:“我”知道错了,主动交出了小油灯,并流下悔恨的眼泪。

3、有了灯,就可以更好地学习、生活;有了灯,就可以明辨是非,不做错事。这里的“灯”是象征意义上的“灯”。

4、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伟大的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意正确即可)

【资料链接】

阅读材料推荐:

童 趣

留 白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鸟、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像猫还是像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诀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像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像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

某一日老公到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端倪。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使用建议]

选文与课文皆取材于童真童趣,然立足点正好相反,所揭示的话题也同中有异。若将两篇文章以及同学自己的某些童年经历放在一起仔细探究,定然会发现户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