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题目虽然是故事,但细读之,可以发现,除了故事之外,还有听故事后的感想。也就是说:文章有两方面内容:
一:盛老师讲故事。
二、学生们谈感想。
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思考:感觉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确定:
一、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我认为课文的第3自然段,即兄弟之间的争论是朗读教学的重点。那么课堂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对话?应该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
二、第二部分的内容,简单地说是盛老师的学生说出来的,作为老师,我们能否抛开盛老师学生的感想,给我们的学生留有独立感想的余地?
三、语文教学,读和写是根本,读,学生会了;那对于本课,可否指导学生写点什么?
四、《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其寓意不在表面,需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来理解和感悟寓意。
而《争论的故事》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文章已经借学生的口,说出了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时机,不要用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这样的课文,教学时既要注意读的量,也要注意读的质。
课后作业简析:
1、读好课文,讲好故事。
2、写好字。
3、理解字的意思。“不以为然”的“然” 、 “ 争论不休”的“休”。
一个字单独拿出来,是不好说意思的。放在词语中则容易,就像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最好的方法是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点,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这样,学生也就能很好地理解“赞许”的意思,以及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了。
我的教学设想:
一、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如谁和谁争论?争论什么?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样?然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角色扮演朗读 深入文本
本篇课文在写兄弟俩的争论时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形式,重点指导学生的语气,如:读出“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的语气,还可以鼓励学生配合自己的一些动作,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深入的理解。
三、自由表达谈感想,走出文本
课文的最后应该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体会,以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这样做,让学生不拘泥于文本,从而超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