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我当过语文教师,怕教语文课。现在回想,怕的主要原因是不愿意批改作文。这倒不是由于厌恶劳累,而是一直感觉到,时势要求精批细改,费力很多而收效很少,不值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费力不多而收效不少吗?自然很难。不过,分析收效很少的原因,认请了病,即使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求略有好转还是可能的。因为相信有此可能,所以决定最后再诞妄一次,说几句有关难治之症的处方的话。
据我所知,对于批改作文,有不少语文教师感到头疼。这里无妨从头疼说起。感到头疼,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这些:
(1)太费力。我没有为调查作文出去过,可是常常听到调查过的人说,也看过一些征集来的作文本(中学生的),有不少确是质量很差。甚至字不像字,标点不像标点,错别字,用词造句错误,到处都是。浑身是病,即使你是医道高、责任心强的医生,看见能不皱眉吗?这种烦恼,凡是教过语文课的人都领略过,不必多说。
(2)难于改得恰如其分。有错误要改,要批示,怎样改、怎样批示才算好?一般的看法是精批细改才好。怎样算精细?精细就一定好吗?比如错别字,只是指出,让学生自己改,算不算精细?种种问题,稳妥的解决办法不好找,为其基础的理论更难说。
(3)翻来覆去,难免厌烦。批,改,一般是两周一次。作文的水平相同或相似,批就不能不老调重弹;错误相同或相似,改法也就不能不老调重弹。这样,不要说学生觉得不新鲜,连老师自己也难免烦腻。
(4)最要命的是多半没有成效。作文提高要靠很多条件,我的看法,批改是其中不很重要的一个;何况所批所改又未必得当,还有,学生又未必注意,牢记于心。
(5)难于做到人人满意。求学生满意是不容易的:改少了,他们会以为不负责,甚至把作文不能提高的原因完全推到教师身上;改多了,自信心强的学生会以为不识货,吹毛求疵。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经常是一派,总嫌改得还不够多,批得还不够细。这种种意见会形成一股力量,像泰山一样从头顶上压下来。想支撑住,唯一的办法还是精批细改,不管有用没用,反正可以躲开偷懒的指责。其结果,很明显,就是天天晚上伏在案上,批批批,改改改。
(6)有个别教师,自己水平不高,还要加上两种麻烦:.a对错好坏看不出来或拿不准,自然不知道应该如何批,如何改;.如果还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水平不高,这就最容易事b与愿违,因为批改要动笔,动笔是变相地立字据,等于让人家录了相,面容不美就再也瞒不住,不像讲课文,可以东拉西扯,暂时遮掩过去。
不过,不管头疼不头疼,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想出不用作文课的学作文的方法,因而也就不能不批改。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在批改之“内”想。还要批改,求完全不头疼大概很难,因为,如果在作文质量的提高方面还不能出现奇迹,有些麻烦事就总会遇到。不得已,只好退一步,决心不怕麻烦,只要能够有成效就好。这办法是什么呢?
这里先要交代一下,就是刚才说过的,作文能通,要靠很多条件,读,写,教师讲、指导,等等,都是;批改作文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且不是最重要的。因此,以下谈作文批改,说怎样怎样效果可以好些,是假定其他条件都已经具备;如果不具备,靠作文批改单干,那一定是收效甚微的。记住这个先决条件,以下可以言归正传,说说有关作文批改的我的一些想法。先说总的原则是:不死抱着这棵歪脖树上吊;如果需要批,需要改,要有的放矢,箭不虚发。下面分几项说说办法,以及这样做的理由。
(1)学生多写比教师多批改重要。多写是作文通顺的重要条件,前面已经说过多少次,不重复。教师要多利用这个因果规律,想尽办法,引导、督促学生多写。如果这方面做得好,比如说,学生有了写的习惯和写的兴趣,那就可以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教师不把教作文的重点放在批改上也未尝不可。
(2)不必有作必批改。这有两种情况:.假定学生已经a培养成写的兴趣,有了随手涂抹的习惯,其结果自然是习作很多。数量相当多的习作,能够从教师眼前过一下有好处,因为可以了解学生,教学心中有数;但都批改有困难,时间不允许,那就可以不改,像御批“知道了”,画个看过的记号发还。b.有的作文平平,优点缺点都不显著,改不改关系不大,教师为了节省精力,做其他比较有用的工作,也可以不改,画上记号(或兼评分)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