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离骚》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离骚》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离骚》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号角,为你长鸣·殉道者之歌”板块,学习的意义和上面的文言文一样,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爱国的精神境界。教学时,应当在这两个目标上定位。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本文在学习上有点难度,宜鼓励学生先多读几遍,再看书下注解,能在老师教课前会背诵最好。

目标与要求:

1、了解屈原和楚辞的有关文学常识。

2、弄懂词句的意思,并能体悟诗句中的情感和思想;了解作者的心志。

3、积累文言字词及文言句的基础知识。

4、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能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

5、继续培养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教时设置: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了解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常识,朗读,理解部分诗句的含义。

过程:

一、导入(可以从“骚”这个字说起,引入屈原和《离骚》)

二、了解屈原和楚辞

1、简介屈原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楚王的后代。他学识渊博,才能杰出,在内能安邦定国,在外凭杰出的辞令能周旋于诸侯。他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先期曾辅助怀王图议国事,处理内政应对诸侯,甚得信任。任左徒时,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但是,楚怀王到了后期逐渐进入昏庸,分不清奸贤,重用小人,而远离贤臣,屈原为同僚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并被流放。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之忌,再被流放。最后,他目睹国事日益混乱,为秦国侵凌,楚郢都被攻破后,便悲愤绝望,自投汨罗江而死。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沙士比亚、意大利单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屈原投江的纪念日。

2、楚辞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战国中期,在屈原等人的参与下楚辞才形成个人创作的一种文学样式。楚辞的特征:字数超过诗经的四言,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3、小结:

我国诗歌传统——(1)《诗经》代表着现实主义;(2)《楚辞》代表着浪漫主义;合称“诗骚”,或者“风骚”。

三、解题

1、简介写作背景

《离骚》作于公元前305年左右,即屈原被楚怀王流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怀王16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失左徒之职,又因多次上疏,终被流放。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由于其中铺漫曲折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传诗。

2、解释“离骚”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遭遇忧愁,抒发心中感慨。

3、课文简介

原文很长,有2845个字,课文是节选的第一部分,本文前4句(上下一对句为一句)自述自己的出身、生辰、名和字。接着的3句自叙自己具有内在美质和好的才能,但又担心岁月流逝,时不待我。最后5句寄意国君,期盼美政。

四、朗读

1、注意难读字,看书下注音,没有注音的查工具书:

苗裔(yì) 兮(xī) 朕(zhèn) 孟陬(zōu) 揆(kuí) 肇(zhào)锡(cì) 扈(hù) 芷(zhǐ) 纫(rèn) 汩(yù) 搴(qiān) 阰(pí) 秽(huì) 骐骥(qíjì) 驰骋()

2、指导朗读

朗读要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压韵的字要重读。

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3、听读

4、学生自由诵读。

五、理解前4句

1、难点理解:

苗裔——兮——朕——皇考——摄提——贞——孟陬——惟——庚寅——皇——览——揆——初度——肇——锡——正则——字——灵均。

(后代。语气词,啊。第一人称,后来由于秦始皇规定专用后,就成了皇帝专用了。已故父亲。古代纪年的术语,相当于寅年。正当。夏历正月,即寅月。只。纪日的干支。还指已故父亲。看,观察。思量。初生时节。始。同“赐”。公正而有法则,意即为“平”。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字。美好平整的土地,意即“原”)

2、翻译:

高阳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

伯庸啊,我先祖的光辉大名。

夏历寅年寅月寅日,

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先祖啊,观察我不凡的器度 ,

他一开始就将美名赐予我身。

(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4、背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第2教时

要点:赏析后两段,总结。

过程:

一、检查背诵第1段

二、朗读、理解第2段

1、朗读

2、难点理解:

纷——重——修能——扈——江离——辟芷——纫——秋兰——佩——汩——不及——不吾与。

(纷繁,很多。再加上。美好的才能。披。香草名称。芷,也是香草名称;辟同“僻”,生长在幽僻的地方。连缀。香草名称。佩饰。水急流状,比喻时间过得快。赶不上。“吾”宾语前置。)

3、学生模仿第1段互相翻译,再指名朗诵自己的翻译。

(上天赋予我内在的美质啊,

我又注意修养美好的自身。

披着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

挂着秋兰作为自己的佩巾。

我匆忙地就像是在赶路一般,

怕的是如箭的光阴弃我飞掉。)

4、点评

(表明自己有美好的德能,又洁身自好博采众善,又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年岁将尽的愁绪。这是一种积极进取、忠君忧国心胸。)

5、背诵: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三、朗读、理解第3段

1、朗读

2、难点理解:

朝——搴——阰——木兰——夕——揽——洲——宿莽——日月——忽其——淹——代序惟——零落——美人——迟暮——不——抚——壮——秽——度——来——道——夫——先路

(早上。拔取。大山。香木名称。晚上。采摘。水中陆地。草名,经冬不枯。指时光。迅速之状。久留。交互更替。思。飘零,坠落。比喻。年老。“何不”。把握。壮盛的时机。丑恶的行为。法度。呼唤语,呼唤君王跟从自己。道同“导”,引导。音节助词,无实义。前面的路。)

3、互相翻译,再指名朗诵自己的翻译。

(我早上攀折山上的木兰,

我晚上采摘沙洲里的宿莽。

时光匆匆地不肯停留啊,

春与秋交互更替。

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

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

应该把握年壮抛弃丑行啊,

为什么总不见你改变路数?

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

你来吧,我要为你在前面引路。)

4、点评

(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

5、背诵: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四、思考问题,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1、诗人诉述帝王家族的出身,是在炫耀自己吗?怎么讲?

(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2、《离骚》中写进了很多香草树木,由本文看,诗人有什么寄寓?

(比喻美好的品德或者比喻美好的向往。)

3、下文写到诗人遭遇到的不幸,那么开头自我表白的描写有何作用?

(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精勤修德,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这就为下文良好的愿望与不幸的遭遇作了铺垫。)

五、作业。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