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狙(jū)击 瓦砾(lì) 一撮(cuō)盐 粘(zhān)住 匮(kuì)乏
翘(qiào)尾巴 胡诌(zhōu) 窒(zhì)闷 模(mú)样 肆(sì)虐
衣襟(jīn) 泥泞(nìng) 梗(gěng)概 嗜(shì)好 欢呼雀(què)跃
吝啬(lìn sè) 颤(chàn)动 甲胄(zhòu) 威风凛凛(lǐn) 跛(bǒ)脚
颠簸(bǒ) 径(jìng)自 吞噬(shì) 瞳(tóng)孔 冥冥(míng)
无济(jì)于事 襁褓(qiǎng bǎo) 胡子茬(chá) 惊骇(hài)万状 揪(jiū)紧
烟熏火燎(liáo) 愕(è)然 褪色(tuì shǎi) 器械(xiè) 霎(shà)时间
肃穆(mù) 粗犷(guǎng) 闪烁(shuò) 啐(cuì)烟头 瞭(liào)望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狙击 瓦砾 一撮盐 粘住 翘尾巴 胡诌 窒闷 模样 冥冥 烟熏火燎
衣襟 泥泞 梗概 嗜好 吝啬 颤动 甲胄 跛脚 匮乏 威风凛凛
颠簸 径自 吞噬 瞳孔 无济于事 襁褓 胡子茬 揪紧 肆虐 惊骇万状
愕然 褪色 器械 肃穆 粗犷 闪烁 瞭望 霎时间 啐烟头 欢呼雀跃
3、解释下列词语。
狙击:埋伏在隐秘地点伺机袭击敌人。 胡诌:随口瞎编、胡说。
震荡:振动、动荡。多指社会、声音等。 颤悠:颤抖摇晃。
肃穆:严肃、安静;严肃和睦。 吞噬:吞食;并吞。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粗犷:粗野,粗鲁;粗豪,豪放。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济,有益,帮助。 惊骇:惊慌害怕。
欢呼雀跃:欢乐地呼唤,高兴得像雀儿一样的跳跃。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瞭望:登高望远;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人。
冥冥:黑夜,黑暗。窒闷:因呼吸困难或氧气不足而导致的心胸不透气感。
二、作家作品。
1、肖洛霍夫,苏联作家。代表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等,获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
2、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
3、安妮·弗兰克,犹太少女。《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是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
三、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一个人的遭遇》:小说节选部分写的是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后的经历。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等,突出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不幸。写作技巧: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叙述语言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在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这些抒情和议论往往直抒胸臆,袒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闪烁着口语的智慧。
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者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已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在这个伤兵身上,作者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整个被战争败坏了的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在当时的各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品的基调灰暗、沉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
3、《安妮日记》: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
4、《图片两组》:第一组的四幅照片,都是摄影者捕捉的战争中人们的生活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他们告诉人们,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如此悲惨,这些人本来可以有正常的生活,有幸福的家,有对美好明天的追求,然而战争夺走了一切。第二组的两幅照片,摄影者通过人群场面来表现主题。画面上人们的笑容是摄影者着重表现的内容。
四、重点语句赏析。(例)
1、现在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比尔格勒!“牛奶,”我喃喃地说……(门房里“我”“喝牛奶”、“抽烟”,这些鲜明的生活印象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头脑中,比尔格勒就是“牛奶”,一看到比尔格勒,条件反射,昏沉的记忆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三个月前日常生活场景石破天惊地苏生。这“牛奶”既是对自己参战而成为残疾事实的确认,也是“我”对往日和平生活的留恋和向往。词简意丰。)
2、凡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一支粉红色的小手仿佛是一柄燃烧的火炬,象征了人类对和平的永远的追求,也像一面旗帜,指示着人们为和平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