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感觉很温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结成一对忘年交。让人感动,也让人羡慕。备课前,曾注意到文章段落的划分。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特别强调段落划分,但对于一些层次性很强的文章,划分段落则更容易帮助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而分段的方式也没有强求,只要有合理的解释,都是可以的。本篇课文就比较适合学生分段。
为节约时间,我请了四大组分别按他们相遇的次数来分段读,既是对课文朗读的检查,因为是为分段埋下伏笔。全文读完,提出问题,为何要这样读?此时再让他们默读课文,寻找段落的共通点,答案便呼之欲出了。虽然我的介入让段落划分更容易,省事,但却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如果我放手让他们自己划分,也许会有更多的方法,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呢!
在备课时,发现文中有很多矛盾的地方,稍加归纳,有这么几条。
爱因斯坦被撞,可却主动道歉;
爱因斯坦衣衫不整,可小女孩的父亲却说他很伟大;
父亲说爱因斯坦伟大,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都说不伟大;
爱因斯坦身为一个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却拜小女孩为师;
在教学中,我将这些矛盾点一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但并有直接去解决,当所有的矛盾都出来后,抛出统领全文思想的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伟大一词,太过于抽象,所以在回答问题之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的话来描述心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伟大”,由孩子的口中,伟大一词便渐渐明朗:对人类有贡献,谦虚待人,关心别人,认真做事等等,此时再拿出那几个矛盾点,当时的矛盾此时不正是对爱因斯坦伟大最好的写照吗?
到这,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已经很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而文中另一人物:小女孩,则该如何去分析呢?我采取的是“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让孩子进行讨论。问题一出,争议就来了,有喜欢是因为做为爱因斯坦的朋友,手把手的教导,还有她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不喜欢则是她对爱因斯坦的不礼貌。争到这里,我再次把对爱因斯坦外貌描写的句子拿出来,反复阅读,并思考:如果是你在大街上遇到这样穿着的人,你会有什么想法?通过朗读,大家都对这样的形象不是很满意,因此也就能体会到小女孩说这样话时情有可原的。此时我又追问了一句:爱因斯坦为什么和小女孩成为好友,是什么打动了她?孩子们已经明白,真是小女孩的天真可爱,打动了爱因斯坦。
课上完了,两个可爱又可敬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而对于文章如何去刻画人物的方法,老师的指导可能还有所欠缺,这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该立足争取的!
正是:一般人总认为自己了不起,但认为自己一般的人却总是了不起的。永远带着一颗谦虚的心,这样你才有进步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