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有些自信而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已了解朗诵的基本知识,对一些规律、方法,如怎样处理文本,朗诵的几种技巧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能够初步朗诵文章。
(2)学生学习需要分析
学生在原基础上需要有独立思考、主动展示的机会,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在知识能力方面缺乏整体把握文章和运用朗诵的能力,虽有理论体系,对于实践应用还是不全面。
2.教学内容的分析
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因此,本课作为《朗诵》的第二课时主要以欣赏朗诵、体会朗诵、评价朗诵为主要内容, 利用 老师范读、学生展示,师生共同探究等环节,带领学生体会朗诵的奇妙和初步掌握朗诵技巧。
具体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会朗诵的美妙,初步掌握朗诵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教师范读、自己参与、合作学习中,体会朗诵,并学习从角度出发有理有据地谈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体会团队的力量。通过《大雪无痕》的朗诵,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许多人为保护环境进行着努力;通过《这个冬天》的朗诵,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上不起学或者生活非常艰难,认识到作为同龄人,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热爱学习,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是体会朗诵的奇妙,教学的难点是朗诵中各种语言手段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和辅助手段
1.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可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展示提供平台,学生的想法和朗诵得到尊重并及时做出反馈,从而形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让学生乐于学习。
2.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将原理论知识体系运用于实践,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
3.辅助手段
本节课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插入自制的小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4] [5] [6]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问题情境:
你们听过我朗诵吗?
2、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朗诵好,什么样的朗诵才是好的朗诵?
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就把自己对朗诵的一些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由老师的实际切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活动探究,互动交流
活动与探究一:通过《大雪无痕》的朗诵,体会朗诵的好处
第一部分
1、 自读《大雪无痕》文章,说一说你从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
2、 教师配乐朗诵《大雪无痕》
3、 与自己读课文,我的朗诵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教师点拨:朗诵能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
板书:朗诵好
提高阅读,增强理解
第二部分
根据你所学的朗诵知识,你听出我对文章的进行了什么样的加工了吗?为什么做这样的处理吗?
教师点拨:朗诵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
板书:朗诵好
体味语句
活动与探究二:学生自由展示
1、 学生自由展示
2、 学生点评:你认为同学的朗诵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教师点拨:合理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展示作品的思想感情,展示出自己对文章的正确、深刻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优势才是好的朗诵。
板书:(朗好诵)合理利用语言手段、正确、深刻的理解文章、把握住自己的优势 [4] [5] [6]
活动与探究一
第一部分:学生自由回答
可能:第一个问题答案可能不是很清晰,第三个问题答案要更明确些,可能感受到了偷猎者的残暴、无辜可怜的藏羚羊、英雄的伟大
第二部分:
学生结合停顿、重音、配乐、语速、句调、语气、体态语言、配乐等方面自由回答,从而体会了文章中具体的语句
活动与探究二
学生自由展示,有理有据地进行点评 [4] [5] [6]
师生共同体会朗诵的奇妙,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增强理解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加深学生对朗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4] [5] [6]
(三)及时演练,体会朗诵
合作学习朗诵《这个冬天》
1、 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如何进行朗诵
3、 小组学生配乐朗诵
教师指导:朗诵中最重要的两步是正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将自己地情感和作者地情感合理运用各种语言手段表现出来。
1、小组内交流你对文章的理解和处理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珍惜美好时光
[4] [5] [6]
(四)反思小结
你学会哪些知识?……
你参与了哪些活动?……
你获得什么学习经验和启示了吗?……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三维目标
(五)布置作业
结合本文的收获和具体文章,写写如何朗诵?
强化新知
四、教学设计小结
本课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了循序渐进的五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活动探究,互动交流——及时演练,体会朗诵——反思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始终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学以致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经历了思考、交流和反思的学习过程,逐步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并从中获得语文活动的经验,使学生形成了完整、实用的知识网络,培养语文素养。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通过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丰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从而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知识、方法的获得,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和兴趣,并在情感上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