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关注生本,预设与生成-小学语文论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关注生本,预设与生成
“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理念。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主张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来体现“生本”理念呢?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生本化阅读,这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阅读,是一种建构性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是融合作与探究于一体的阅读。它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方法。而这种方法的习得,必须依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渗透生本化理念,在课堂上进行生本化阅读教学。郭思乐教授也指出,在生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生命的动态生成,不能拘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要让鲜活的生命焕发勃勃生机。因此,我们需要构建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关系,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中融合出精彩。
一、课堂——为生成而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孙双金老师在预设《老人与海鸥》一课时,预计到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之时,可能会想到的几个关键词——喂、唤、说、别、念,也预计到学生一读课文后有可能有产生一些不同的意见。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预设就顺着学生的思路,将课堂暂时交给学生,并又据此作了具体的设计:如有学生提到了相关联的字,则直接将它板书;如学生所说相差太远,则在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对于眼前的难题,孙老师并不急于解决,而是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朗读、体会,直到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这时学生们就能更准确地用词了。这样的多维预设及导向,体现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在预设中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也使课堂精彩纷呈。
二、课堂——搭建教学的生成点
语文课堂怎样生成?关键是把学生当作重要的资源,让学生在与文本、师生的对话中碰撞出火花,这些是课堂中的生成点。
1、在多元解读中生成
当代文艺理论区分文本和作品,作家创造出来的只是文本,而经读者阅读参与创造而完成的才是作品。由于读者时代、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陈金才老师在执教《一面五星红旗》一文时,由听写句子入手,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句话进行质疑:什么处境?为什么愣了一下?为什么久久凝视?……学生围着问题激烈地讨论着,最后,所有问题的关键都集中于那一面五星红旗,集中于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际仍没有放弃那一面五星红旗。我原本以为课上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没想到陈老师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面对那种绝境,你会换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不该换,/soft/因为要热爱祖国;也有的学生认为该换,因为要珍爱生命。面对这一情况,陈老师巧妙导演了一场“辩论赛”:鼓励换做法的学生与不换做法的学生进行辩论,最后老师做了价值回归的引导。通过辩论,学生获得了对课文多元化的感悟理解,激活了思维,释放了情感,升华了认识,同时也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
2、在学生质疑中生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质疑问难,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依据,引导学生感悟,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相互启发,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老人与海鸥》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1: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什么事?
生2:为什么题目是老人与海鸥?
生3:这是怎样的老人,怎样的海鸥?
师:读书啊,抓住课题,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人与海鸥》是一个词组式,现在请你们把它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老人与海鸥______________。
生1:朝夕相处
生2:相依相伴
生3:永不分离
生4:亲如家人
……
一个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有创见的想法不断迸发,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实在令我震惊,课堂成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天地,而这便是缘于“生成”。
3.在思维拓展中生成
阅读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进行延伸,既达到能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在思维拓展中有更生动的、更有效的生成奠定基础,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
林乐珍老师在教学《“红领巾”真好》一课时,当学生读出小鸟在唱歌,在梳理蓬松的羽毛,在捕捉害虫之后,老师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小鸟还会干什么呢”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打扫房子的,有打羽毛球的,有捉迷藏的……适度的随机拓展,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当然,拓展不能离题太远,这是需要注意的。
4、在创造中生成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儿童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课堂教学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我们往往对学生的创造潜能估计过低。
在张祖庆老师的《看新闻图片写作文》课上,学生们围绕着图片进行的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作,让一幅幅静止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闫学老师的《愿望》课上,学生们先读卤蛋的愿望,然后再想想自己的愿望,以“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____________”进行写作;第二次再让学生们欣赏图片组,以“也许有些愿望并不能变成现实”再次进行写作。两次不同句式的训练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让孩子创造,这些地方也就成了课堂的“闪光点”,而学生也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课堂中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才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一个别有洞天的教学胜境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用叶澜老师的话说“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 在生本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实现以生为本,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关注生本,预设与生成,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