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关于高一语文几篇新选现代文的说明

新编高中第一册语文教科书的阅读部分,现代文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4课,共12课(13篇),保留了传统课文7篇,它们是《荷塘月色》(朱自清)、《拿来主义》(鲁迅)、《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记念刘和珍君》(鲁迅)、《简笔与繁笔》(周先慎)、《内蒙访古》(翦伯赞)和《琐忆》(唐弢),新选课文6篇(5课),它们是《杜鹃枝上杜鹃啼》(周瘦鹃)、《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过万重山漫想》(刘征)、《胡同文化》(汪曾祺)、《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和《冬天之美》(乔治·桑)。新课文占现代文总数的将近一半,这一更换比例可以说是较大的。

关于高一语文几篇新选现代文的说明

为什么要大规模更换新课文

1、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

现行通用高中语文教科书,是在1978年编写的底本的基础上,经过1982年、1987年和1990年三次修订而成的,尽管在这三次修订过程中,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更换了一些课文,但其背后的根本理念没有大的变化,选文也没有根本性的突破。选文的陈旧不堪,遭致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甚至包括一些业外人士的严厉批评。确实,我们必须承认,过去相当多的课文,已经过时,不再适合于中学生阅读,也不便于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只要我们对比新旧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目录,就会从选文上看出时代的变化。旧版高中第一册中,有写于特定时代的《景泰蓝的制作》(50年代)、《难老泉》(60年代)、《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60年代)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70年代)等文章;在新编高中第一册中,这一类的文章没有了,代之以新鲜活泼、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新增的6篇课文中,《过万重山漫想》写于80年代;另有两篇写于90年代,它们是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和江泽民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风貌,应该会受到广大师生的喜欢。《杜鹃枝上杜鹃啼》虽然写于50年代,但丝毫没有带上时代政治的烙印,是一篇经得住时代检验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学生也应该会喜欢。

2、构建教材新体系的需要

这套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打破过去“三阶段”的旧模式,代之以全新的教材体系新框架。现代文不再以三个“比较复杂”作为体系,而是不分文体,以单元学习重点为支撑,构建全新的单元教学体系。每个单元各有自己的学习重点,如第一册三个现代文单元,学习重点分别是: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③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每个单元的4篇课文围绕这三个学习重点来组织。过去的有些旧课文,在以上所列的各个学习重点中都难找到自己的特色,已经不能满足这种单元安排的需要,自然遭到淘汰。我们只有大量新选课文,才能有针对性地落实单元学习重点。如《杜鹃枝上杜鹃啼》,可以较好地训练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过万重山漫想》则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理清思路的训练;《胡同文化》可以成为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好材料。过去的旧课文,没有这样的针对性,所以不适合这套新教材。

3、为了全面贯彻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规定,教材选文标准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具体说来是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和适合教学。但现在看来,过去的许多现代文选文,离这个要求还差得较远,思想内容好,有时变成思想内容僵化甚至过左,离学生实际太远,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因此也就不适合教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规定:“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新选入的几篇现代文,正是贯彻了这一精神。《杜鹃枝上杜鹃啼》是一篇小品文,谈杜鹃文化,内涵丰富,值得反复品味;《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演讲词,富有时代气息,能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过万重山漫想》是一篇散文,作者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化含量厚实;《胡同文化》是一篇序,又是一篇散文,本身也是谈文化的,可大开学生知识视野;《世间最美的坟墓》和《冬天之美》则使学生领略朴素美和自然美,闻到外国散文的芳香。

这几篇新课文的教学重点各是什么

一、《杜鹃枝上杜鹃啼》

这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当然也属散文,但我们称它为小品文,这样可以突出这篇文章的特点,更切合大纲所规定的选文要题材、体裁和风格的多样化的要求。小品文一般没有一个先行的主题,不矫情,不做作,而是自然把天地间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纳入作者写作视野,流于作者的笔底。所以小品文能充分表现作者的才情风致。这篇文章是围绕杜鹃,“东拉西扯”,在貌似纯知识的介绍中,展现作者的渊博知识和娴熟的文字表达功夫。

教学时,这篇文章给广大师生一个大难题,可能是抓不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实,很难找出这篇文章明确的中心意思,所以在这一点上,它不同于过去的传统课文,不合传统的解读习惯。教师教学时,不必非要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关键是要扣住单元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在这个目标指引下来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作为一篇课文,只占一课时,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抓要点。我们认为要点有三:①整体感知作者包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中可以广泛展开讨论,有不同观点不要紧,这正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感知和思考问题的能力。②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简洁、本色、雅致等),品味一些好的词句。③积累课文中涉及的丰富文化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以上三个方面小有收获,也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要求。

二、《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从大的方面看,学习这篇文章的任务有二,是一思想内容方面的,二是语言文化方面的。前者来说,要了解江总书记对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学校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关心,了解江总书记世纪之交对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并以此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后者来说,主要是在这篇课文中落实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重点有二:①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②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内容。

对第一个重点来说,因为这是一篇演讲词,内容清楚,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所以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并不难,只要先让学生用十几分钟时间读两三遍,再用几分钟时间讨论解决,就可以了。四个“统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可略加探讨,不必抠得过深。而第二个问题,涉及中国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历史和传统、科学技术、知识经济、人才竞争、高校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中学生不可能懂得太多,这些也不完全属于语文的范畴,跟历史、政治、教育等学科密切相关,所以课堂的学习不可能解决这么多问题,但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跟上时代脉搏跳动的节奏。

三、《过万重山漫想》

这篇文章可以较好地贯彻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把握文意,就是说作者在这篇课文中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情感,这是深入了解课文的基础和起点。从这一点上说,《过万重山漫想》是写作者穿行三峡时的见所思所想,既有对三峡奇丽景色的描写,又有对远古洪荒时代第一个人穿行三峡壮举的猜想,及由此生发的一系列联想,也有对未来美好蓝图的畅想……总之,所涉内容丰富,文化含量极大。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旨。

理清思路,就是说作者文章写作的起承转合,为什么由这里写到那里,其思路是怎样展开的。思路训练,既帮助理清了文章结构层次,又使学生能够明白这样安排结构层次的道理。所以思路训练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这篇课文,思路非常清晰,抓住关键词语如“念头”“思绪”“想”“思想……飞去”“思路”等等,就可以寻出作者思路的踪迹。

语文学习,永远不能忘记一点的是语言的学习。这篇课文的语言优美、形象、流畅,诗典故不少,这些,教学时都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积累下来。

四、《胡同文化》

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其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体现在这篇课文中,教学任务有三:①概括作者笔下赋予的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关于这一点,本篇课文非常适合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一方面,学习作者透过表面看本质,从繁杂的北京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概括出胡同文化精义的能力;另一方面,学习从课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具体描写中把握内容要点,提取文章精要。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主旨句。②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衰流露的复杂感情,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关于这一点,可以从有关句段中看出,但假如能对汪曾祺的思想文化背景有更深的了解,对本文的复杂感情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更全面。③品味语言。汪曾祺作品的语言,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朴实、口语化、民族化和蕴藉、典雅、意境化相结合。这个单元,重点是概括要点,但不能对语言学习置之不理,相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

五、《外国散文两篇》(《世间最美的坟墓》《冬天之美》)

这两篇外国散文,学习重点仍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课堂教学除了完成这一任务外,还要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美。前者是朴素美,后者是自然美。写前者的美,是要激起人们对托尔斯泰这位大文豪的崇敬与赞美,并让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写后者的美,是让人关注平民生活,注意大自然。所以从思想内容角度来看,这两篇文章内涵较深,值得品味的地方很多,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究竟抓住哪一点来进行教学,完全可以发挥教师的个性。不过,大致的原则是,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表现的朴素美和自然美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这几篇新课文应注意哪些问题

1、少讲授,多讨论

当前语文教育的积弊,是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少自己独立思考和活动的空间。这种现象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生怕学生不能获得标准答案,害怕在激烈的考试中得不到高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直接扼杀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创造力,使语文教育少、慢、差、费,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面对课时不断减少、而语文学习量又有增无减的现实,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新时代有创造力的语文人才。新编高中语文教材,自始至终贯穿了这种少讲授、多讨论的精神。表现在阅读提示很简练,练习量少,且相当多的讨论题、主观题,课时安排少等方面。为此,现代文部分的教学一定要做到少讲授,多讨论。一定要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发现、质疑、讨论,教师只是起导演、组织作用。尤其是一些自读课文,一般只安排一课时,如果还是由老师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絮絮叼叼,则无法贯彻教材编者的意图,不能跟上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步伐。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胡适就指出,国语文的教授法,“课堂上只有讨论,不用讲解。注入式的教授,自不容于当代的新潮流,教员在讲堂上,除了补充和讨论以外,实在没有讲解的必要”(《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80年后的今天,这段话仍有它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当引起我们警醒。

2、避免大而空的教学

现代文教学中少讲授,多讨论,并不是无目的的大而空的学习。现代文教学最容易大而空,现在加上课时少,练习少,教师教学更可能“走过场”。比如,《杜鹃枝上杜鹃啼》《胡同文化》等,都是一课时,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心中要十分有数,如果心中茫然,则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记住课文篇名和作者外,其他什么也想不起来。正是为了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规定了每一单元和每一课的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就不至于大而空,学生一课就有一得。

朱自清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说过,教学中学国文的一大困难是“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文心〉序》),这在今天同样要引起我们教学时的注意。即教学一篇现代文,不要仅停留在告诉学生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这一类大而化之的问题上,还要从字词句、篇章结构组织等更具体、细小的方面使学生有所收获。

3、抓住重点旁及其余

这几篇现代文分布在各个单元,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的重点是揣摩语言,有的重点是理清思路,有的重点是概括要点。但既有重点,就应该有次重点、非重点,我们在教材中只是没有指出来,需要教师灵活处理。我们不能把学习重点看成具体课堂教学中的唯一任务,而要把它看成是众多任务中最重要的一个。所以课堂教学,除了落实学习重点外,其他方面也要涉及。事实上,一篇好的文章,总是在不止一个方面写得好,而是在许多方面堪为典范,值得学习。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单元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但我们并不能理解为只要理清这篇文章的思路就可以了。其他如作者思想感情、语言品味,都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能力是在反复学习中螺旋式上升提高的,它不同于理科,知识有明显的阶梯。所以,现代文的教学,一定要避免单打一,而是要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旁及其余。比如,《杜鹃枝上杜鹃啼》除了重点学习揣摩语言外,还要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过万重山漫想》除了重点学习理清思路外,还要注意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胡同文化》除了重点学习概括要点外,还要学习揣摩语言……这样,才是科学的语文学习。

4、教科书与语文读本相结合

这套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是编写了与课内教科书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读本的存在,为教科书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语文读本中,我们编排了与课内教科书中三个现代文单元相对应的三组文章,来巩固课内所学内容。这样,教师在进行这几个现代文单元的教学时,要时时想到还有语文读本。一方面,如果教师认为课内教科书中不太合适教学,或者不应该用那么多课时的文章,可以节省课时,从读本中提取好的文章来充实课内学习比如,语文读本中的《包身工》也许比课内教科书中某些课文,更适合对学生进行思路训练。另一方面,课内学习要兼顾读本中的文章,教学时要善于把两者放在一起使用,加大教学内涵,如《内蒙访古》读本中节选了全文的另外几个部分,如果布置学生预先将课内外各部分放在一起完整地阅读一遍,则对课内节选部分的学习一定有帮助;又如引导学生在学习《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之前,先阅读读本中的《永远的校园》,则一定可以加深对北大精神的了解,也就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总之,教科书中现代文教学怎样与语文读本中的现代文相结合,使课内教学显得更厚实,更有文化内涵,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相信一定能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新路子。

5、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与旧的大纲比起来,增加了“教学设备”这一部分,其中特别提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开发、制作教学课件来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这几点可以说提得非常及时。现代文教学,要富有时代气息,要引起学生兴趣,要取得立体效果,必须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教学课件。现在互联网上有充分的资源,可供我们下载,可以把这些资源制作成适合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以配合教学。比如,关于北京大学、长江三峡、内蒙风光、北京胡同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只要有条件,在互联网上并不难找,难的是有这种意识,有这份心思,并愿意动手。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凭一枝粉笔、一张嘴、一本书,包打天下,这样的时代应该结束,应辅之以电脑光盘屏幕音像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要求现代文要有时代气息,要求学生要有创造精神,同样必须要求现代文教学手段走向现代化。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