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呢?首先要树立加强和重视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观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
一、导读,注重朗读训练导读,就是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严格贯彻以读为本这一基本原则,做到以读带讲,以讲促读,讲读结合。一般性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自读理解掌握,对难解课文可利用范读、领读、齐读、指名读的形式,指导学生多读、反复读。对于其中难懂的句群、词组、重点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圈点朗读符号作标示,如停顿、重音、升降、节拍、音色等,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目的。另外,在读的训练中,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有声语言的表现技巧,如适当的停顿、合度的轻重、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以及不同文体的朗读特点。
二、导思,引导积极思维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读与思的联系揭示出来,做到先问后读,边读边思。因此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契机,找准课文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知识联结点,精心设计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的过程中想。这样做,既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
三、导情,体会表情达意导情,就是要指导学生体会文章字词句段的表情达意,理解全篇的思想感情。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进入作品所渲染的情景,领会其中表现的情调,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思并诱发他们的情感,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
四、导法,训练归纳概括导法,就是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抽象语言的方法,具体说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归纳段意、概括中心、讨论写作特点的方法。往往有这种情况,尽管教师问的问题很多,学生发言也很踊跃,但关键的结论和概括性的语言、板书,都由教师说出或写出。
所以在教学中要坚决反对并纠正忽视抽象语言训练的做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一步一步地引导、点拨,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和认真讨论中,思维逐步明晰,认识逐步提高,语言逐步升华,最终掌握概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