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书法和绘画都很重视布白的重要性,如中国画不是画得密不可插针,而是留下大量的空白,这种手法被称之“计白当黑”,为什么要留白了?这是从欣赏心理角度着想的,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填空去见智见仁。中国书法和绘画讲究的“黑白相间,意韵悠长”,正是追求这种黑白、粗细、虚实、有无的搭配中显示美与韵律。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学期待中也非常有必要留一些空白,给学生留出自由想象自主体验的机会,体现教学艺术中实与虚结合的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实与虚
语文教学内容的实与虚,指的是语文的知识与语文的能力,语文的知识与语文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的工具性与语文课的人文性三个方面。
语文的知识与语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立足于知识的传授,如一篇课文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难懂的字词句,文体知识和课文主旨等等,学生要掌握理解它,这些是迁移知识形成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语文素养大厦的根基,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就是教学内容中的“实”,然而一节课仅教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如同建大厦决不能仅打地基一样,语文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让知识衍生出的能力在实际情境得到锻炼和巩固,这些就是教学内容中的“虚”,由此看出,教学内容的“实”是基础,是最低层次,而教学内容中的“虚”才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高层次的。以《诗经•氓》为例,教学内容中的“实”应是对《诗经》的基本知识的了解,《氓》一文中字词句的掌握,诗意的疏通上,而教学内容的“虚”便放在使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向往的感受和造成女子爱情悲剧的原因讨论上,这样学生在“实”上通过识记、理解,过渡到“虚”的体验、联想、感悟,最后达到实与虚的结合,将知识变成审美的能力。
语文的知识与语文的学习方法,就是鱼和渔的关系,“授之鱼,不如授之渔”,语文知识包罗万象,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许多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所以老师不但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给学生传授学习语文的方法,这不仅对眼前的学习有帮助,也对终身学习有帮助。任何一篇课文都是语文知识的载体,老师组织引领学习课文,就是示范一种方法:怎样去学习一篇文章,不同的文体应该抓不同的重难点,最后达到怎样的目的。学生通过学习模仿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便会自觉地高效地去学习,这样老师真正可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
语文课的工具性与语文课的人文性,是对语文定性过程中争议最多的两个概念,实际上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这两点都很重要,如果说传授知识是学学问,那么传授人生哲理就是学做人,语文课所承载双重任务是一般学科不具有的,正因为在这选择上的不同,便出现只教书不育人的“字之师”,和既教书也育人的“人之师”,或许对语文老师而言,知识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思想教育、人文关怀、情感体验是飘渺的,是虚的。在某种程度上,如学生成长的角度而言,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等同于知识性,甚至大于知识性。在教学感觉中好似知识是“实”,而人文性是“虚”,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完整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