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情感和价值: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 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演示法、谈论法
【教具】白板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航 激发学趣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二、自学互助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4)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交流展示 诠释疑难
四、梳理归纳 强化训练
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五、课堂检测 评价反馈
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布置作业】
举行一次朗诵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板书设计】
真正的人
崇高的人
真正的人
【教学反思】
重视思想基础准备。比如,上课之初,我要求学生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什么是理想?结果发现,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大都比较片面狭窄。现在通过师生交流,有了更加准确完整的认识。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示阅读、讨论,做圈点批注,老师不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大部分时间自主活动独立获取知识,得到了锻炼。
3、注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课文最后一节的内容学生理解比较肤浅,老师及时补充那个时代的生活知识,并跟当下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想老一辈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不懈奋斗。
不足之处是,老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够熟练,有时候以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讨论;学生对自主讨论的课堂组织形式不熟悉,课堂教学进度推进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