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练习、简析及译文(翻译)

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练习、简析及译文(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底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达不到更高的境界,情感不能控制住欲望,这也是砍断树根而想要树木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所有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善终的却很少。难道是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了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的感情轻视别人。竭尽诚心,就能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轻视别人,就会使亲骨肉变成陌生人。虽然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他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他们,(他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在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象水一样),水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事。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能不加重视吗?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险,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担心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游乐打猎,就要想到从三面驱赶,留一面;担心自己意志松懈时,就要想到做事自始至终都要谨慎;害怕自己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担心说坏话的人,就想到要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邪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前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品德。选拔贤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建议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扰的事,(皇上)就可以尽情享受安逸的生活,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1.作者、写作背景

①作者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著名政治家。隋末为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义军。李密失败,他投降唐朝。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其人有胆量,敢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助成贞观之治。后代一些诤臣都以他为楷模,亦泽被后世。 著作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

附: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②写作背景

疏,即奏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是魏征在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的。唐初随着天下安定,太宗有骄奢之意。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戒之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亦属可取事理。后来唐太宗曾赐手诏,褒奖魏征,并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此文中提到的用人纳谏等策略被采纳,为成就贞观之治起到了大作用。

2.课文内容简讲

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并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运用比喻推理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第二段: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十条劝戒,正面论述十思的好处。

3.写作特点

①正反论述,说理透彻。

对同一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如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对十思的正反论述。

②比喻论述,生动有力。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

③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多用骈偶句式,但又不受骈体束缚,夹以散句,既整齐华美,又自然流畅。

二.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王仁裕《玉堂闲话》)

1.下列句中红色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得丹砂之妙 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 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 神:以为神。

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 诘:审问。

2.对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如弱冠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至于输货求丹

输货:运送财物。

C.欲参觐

参觐:拜见。

D.道士颦蹙

颦蹙:皱眉着急。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①门如市肆 ②作色叱之 ( )

A.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B.①门前像市场一样 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C.①门前像市场一样 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D.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4.①但令入来 ②昏耄伛偻 ( )

A.①但是命令进来 ②年老糊涂而驼背

B.①只是让他进来 ②年老糊涂而驼背

C.①只是让他进来 ②头昏年老而驼背

D.①但是命令进来 ②头昏年老而驼背

5.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

A.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B.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C.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子。

D.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

附参考答案、简析及译文

1.D(诘:询问。)

2.D(颦蹙:皱眉头。)

3.A(肆:店铺。作色:做出样子。)

4.B(但:只是。昏耄:年老糊涂。)

5.C(受:受到。诳惑:欺骗迷惑。斯:此。)

6.B(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误;应该是道士和几个朝士饮酒、喝茶。)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