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
要改革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
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辩论,以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学了《触摸春天》,布置让学生课思考:假如安静就在你面前,你还会用什么方法帮助她完成感受春天的心愿?今后你会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并布置学生阅读海伦·凯勒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读了这本书,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对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
〖读后抒写──习作训练中的“短平快”·精心选择着笔点,巧妙设计话题〗
就一篇课文而言,阅读之后可以练笔的地方和话题是较多的。而读后抒写一般只安排一处(一个)为宜。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地选择着笔点。要善于选择学生最感兴趣、最有话说、最易于抒发情感的地方着笔。选好了着笔点,还要考虑如何设计“话题”。是进行“角色移位”,站在主人公的角度直抒胸臆,还是以读者的身份来发表感想;是实话实说,讲曾经发生的故事,还是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反思自己的行为,还是畅谈今后的打算等等。这些都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认真构想,巧妙设计。如阅读《触摸春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之后,有如下话题可以选择:
1、想象盲童安静捉住蝴蝶时的心情。
2、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
3、想象安静眼睛复明的那一刻,综合考虑,第③题更值得学生动笔,因为这一话题更新颖有趣,想象的空间更大,学生的感受也会更强烈些。总的来讲,着笔点和话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习作训练的需要灵活确定。
〖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需要一点勇气〗
近日,镇安小学语文教研组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年轻的孙晶晶老师、江东区学科骨干汤萌老师、原区语文教研员竺菊英老师(特邀)分别执教人教版四年级课文《触摸春天》。三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走近盲童安静的心灵世界。活动中,孙老师的教学热情以及她精心制作的生动课件;汤老师周到的课前辅助阅读以及独特的字词教学;竺老师对教材的独到见解以及深入浅出的教学演绎、扎扎实实的教学风格,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尽的启示。
同课异构是一种挑战,挑战语文教学的真谛,更挑战自我。我们尤其佩服两位青年教师的勇气,有勇气尝试,有勇气展示,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适度挖掘文本内涵,师生共悟美丽人生·《触摸春天》片断〗
师:作者从开始的吃惊,到后来的深深感动,到最后悟出这样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出示这句话。
指导学生用心地读好这句话。
师:联系课文,同学们能说说这个“谁”指什么人?你能把这个人代替句子中的“谁”读一读吗?
生:可以指蝴蝶。
师:当然可以,你能代进去读一读吗?
学生读代进去的句子。
生:这个谁可以指邻班的华阳。华阳有生活的权利,华阳也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这个谁可以指你、我、他……
生:这个谁还可以指每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生活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我觉得作者的这句感叹,还可以在它的后面加上一些话,你能帮助他补充上吗?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拼搏。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生:……
现场点击:
此时此刻,很多学生已经完完全全地走进了文本,被主人公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用心去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情节所感动。执教的老师、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与作者一起在这个清香袅人的早晨,在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个自由、平等、温馨的童话世界里,一同触摸到了春天的美好,一同触摸到了生活的美好,一同触摸到了生命的真谛。
教学评析: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有着丰富而厚实的人文内涵。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更贴心地交流,体会作者复杂而鲜活的内心世界呢?特别是如何体会作者最后一句画龙点睛般的感叹,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执教这个环节的时候,在充分朗读和想像的基础上,给予激励性的引导和情感上的渲染,通过替代朗读和引导补充,实现多方面的沟通、交流、汇聚和融合,从而达到“对话主体双方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与重建。使学生更充分地领悟到每一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从而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攘鸡”教学谈〗
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体现新颖,改变以往从头串讲到尾的枯燥乏味的现象。同时,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变机械地接受式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在设计《触摸春天》教案时,应紧紧扣住课文的题眼“神奇的灵性”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表现灵性的句子,然后再通过感情朗读,再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起对生命的热爱。教无定法,教师在设计《触摸春天》教案时,还可以紧紧抓住“我为什么会深深地感动着”展开教学。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落实、小组的合作交流、谈心得体会等揭示文章主题。
〖让我们的课堂溢满“语文味”〗
无意中阅读了少堂先生给“语文味”作的描述性的界定:“所谓‘语文味’,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个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师生双方得到共同发展”。细细品味其间的字字句句,深刻感受到少堂先生的论述言简意赅,囊括万千;用心体会,才发觉唯有真正充盈着“语文味”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适值学校“我的魅力课堂”教学比赛,慢慢回味自己有幸聆听的几节语文课,我惊喜地发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语文味”已经越来越浓!
一、教师言语中的语文味
于漪老师说:“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教师的情感折射出来的魅力是无穷的,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充满磁性与感动,课堂由此会变得光彩照人,鲜亮无比。镜头一:《触摸春天》片断:
师:是啊,睁着眼的蝴蝶被盲女孩捉住了,真是一个──奇迹!作者感到怎样?
生:太不可思议了。
生:太出人意料了。
师:(饱含深情地讲述)小女孩太有灵性了!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感受一下那种神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就是那位盲童安静,你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吸引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那朵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安静的手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你的手中扑腾。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告诉大家你心情怎样?
生:我太激动了!我竟然捉住了蝴蝶!
生:我太高兴了!
生:我太惊讶了!
在上述片断中,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讲得深情,讲得动容,孩子们也自然地陶醉其中,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多彩!他们沉浸在文本之中,与作者一起感受“奇迹”的绚丽多彩,与作者一起品味“奇迹”的妙不可言。这千般滋味,万般体验,或喜或悲,或笑或怒,或哀或愤,不正是语文课独有的“语文味”吗?
二、学生诵读中的语文味
有人说,朗读教学可以点燃学生介入语文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在精神漫游的过程中尽情领略语文生活的精微和高妙。它是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通道。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比赛中,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都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而孩子们也读得有情有趣,兴味盎然,情真意浓。
〖让阅读在课外延伸〗
语文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它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的内容也是纵横交错,呈现出多个方面的特征。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一些好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从内容还是体裁以及谴词造句、文章结构等,都非常值得学习。但是,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行人际间交往与各种学习。要想使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光靠这些为数不多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外阅读的功效比课内阅读的功效要高,这几乎成了共识。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要真正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 。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课外阅读能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课堂上学习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多少有被动的感觉,而课外阅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地学习,充实自己。这时,他的思维是活跃的,而且沉浸其中,真正用心去读了,那么我们巧妙地引导,激发学生去阅读的兴趣。
1、营造“书香”氛围──激趣:
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宝库的神圣感。
2、巧借“书本”资源──导趣:
例如:教《触摸春天》后,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有关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生活,勇敢地向厄运挑战,创造出了许多业绩和奇迹的事迹,激励学生课外去寻找有关书籍。在教学《小英雄雨来》后,让学生激起了对和平的热爱,他们就急于去寻找有关战争的书籍,了解战争的残酷,体会到和平的幸福。课后全班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
〖让我们拉近掌声与后进生的距离〗
掌声一般是属于那些优等生,好象与后进生无缘。昨天,我让全班同学把掌声送给一位后进生──林浩翔,这掌声令他激动不已。
林浩翔,一个特殊的学生,作业拖拖拉拉,书写潦潦草草,甚至令你看不懂写的是什么,课堂上玩耍,手中的新玩意儿层出不穷,学习成绩总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我苦口婆心,一次又一次说教,他却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我真的想放弃他。
后来,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三分教育,七分等待”,教育学生不能心浮气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忘几次关心,几次谈话,就能立竿见影。于是,我只好把他放在一边,等待机会的到来。
昨天,机会终于来了。上午第一节学习第十七课《触摸春天》,本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课前,我们就反复研究,觉得此类学生难以理解。不知该如何引领学生理解,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含理解得还非常前位,特别是林浩翔同学,整节课思维趣非常活跃,回答问题简直可以用“精彩极了”来赞叹。如“小女孩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忘返,他的身上一定也是花香浓郁,他就像一们花仙子,蝴蝶想和他交朋友”。
“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他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他非常热爱生活,热爱他的生命……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些语言竟然出自他口,我不禁想到机会来了,机会来了。于是,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林浩翔同学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而精彩,让我们一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我的话没有说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边鼓掌边向他投去惊羡的目光,他坐在位置上,低着头在笑,脸红红的,看到他那激动的表情,我感到作为教师的幸福与满足。
放学的时候,他慢慢的走到我身边,小声说:“老师,谢谢你!”,然后脸又一红,迅速从我身边“逃”走了。
昨晚的作业,他写的那么认真,那么干净,今天的课堂上,他又是那么的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