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属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属 于文化艺术单元,安塞腰鼓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集舞蹈、音乐、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气势磅礴,独具魅力,是生命与力量的赞歌。学习本文,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使学生接受传统的艺术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感情强烈,气势恢弘,表现出了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顽强力量。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需要通过表情朗读课文来感受,所以表情朗读是理解本文的基础,也是解读本文的关键。可以借助配音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师生齐读的方式达成。
由于地域的差异,学生对腰鼓的真实情形并不真正了解,更谈不上对腰鼓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的深层理解,所以,要突破这一常规教学的难点,就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来实现。
对描写腰鼓所运用的语言及写作方法的感悟,是本文的难点,也是学习本文的主要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运用学生品读、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总结评论的方式达成。
一、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借助配音朗读的引领,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
(2)、借助视频的声音、图像等艺术效果,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作者借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3)、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引导 学生领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根据不同感受朗读课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学习作者描写恢宏场面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赞美生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生命内涵的句子,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是教学的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内涵,探究描绘优美意境的方法并学习运用,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表情朗读法、讨论法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一)引入
同学们,人是复杂的感情动物,生命中的喜怒哀乐需要借助多种方式来表达。你通常借助哪些方式来表达你的喜悦之情的?(欢笑、唱歌、蹦跳、高喊、手舞足蹈等)每当逢年过节或者有重大喜庆场面的时候(比如结婚、开业),人们会借助哪些形式来助兴?(放烟花鞭炮、唱歌、唱戏、小品、相声、舞蹈、敲锣打鼓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当地人民是怎样来表达宣泄他们的强烈感情的。(播放图片,欣赏安塞腰鼓表演画面)
(设计目的: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积累感触,构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使学 生对本文内容初步形成浅层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看完之后,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提示:可以借助一些词语来描绘,如: 亢奋、惊心动魄、震憾都可以。)
教师出示有关安塞腰鼓的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对安塞腰鼓形成初步了解。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这种 动人心魄的表演场面的。
(二)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并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三)表情朗读,品味语言
1.教师首先播放用安塞腰鼓伴奏的其中一个片断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感情色彩 等。
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
2.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同桌依次朗读并互相点评。
3.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示范朗读片断。并配上视频播放,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比如:从“但是,看……安塞腰鼓!”
参考理由:运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 ;善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
5.学生齐读课文片断,感受畅酣淋漓的语言气势。
(四)合作探究, 突破难点
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请你找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句子,小组内交换意见,不懂得提到课堂上来共同讨 论 。
预设问题:
(1)容不得……一股劲!
①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
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2)“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心上”怎样理解?
“冗杂的心”可以理解为生活的苦难艰辛,自然环境的恶劣,命运挫折带来的压抑……
(3)“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怎样理解?
紧承上文,写了黄土高原人民生活中的苦难艰辛,命运挫折带来的压抑都借助这腰鼓得到释放和排解,烘托出了安塞腰鼓的伟大力量!
(4)你怎样理解“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写出了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却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追求和享受,这腰鼓的磅礴气势就是他们对无形精神的有形展现!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这里用江南的柔媚温婉来反衬黄土高原的粗犷雄壮!
(6)“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何表达作用?
反复出现了四次,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
小结: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借助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从场面节奏鼓点 舞姿等方面将安塞腰鼓描绘的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
(五)迁移练习
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场面,对本文中某一个精彩的句子进行仿写训练。
个人酝酿,同桌推敲,全班交流创作成果。
(六)布置作业
运用本文所学的方法,用精彩的语句描摹你熟悉的某个生活画面。
要求:1、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正面、侧面;动态、静态;调动各种感觉手段……) 多角度、多侧面联想(由景生情,联系社会,感悟人生);适当运用排比句式。
2、不少于五百字。
板书设计
内容:场面、鼓点、舞姿、节奏
热爱生活赞美生命 |
比喻、排比、
多种修辞手法
对比、反复
多角度取材:调动各种感觉
写法
正面、侧面
多方面描写
动态、静态
多种联想想象
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
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文本意识 、人文意识: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块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创设情景,增强感性认识:
播放用安塞腰鼓伴奏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感情色彩等。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
3、注重朗读:
放声朗读,尤其是朗读比赛,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先自读,后比赛读,或小型集体读,形式各样,单读雄深、酣畅,余味无穷;双读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宛转低回,听者陶醉之际,戛然而止;集体朗读气势磅礴,抑扬顿挫,响彻耳鼓,这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了本班全体同学的朗读实力,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4、注 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个性问题小组内交换意见,疑难问题提到课堂上来共同讨论。这种方式比较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这节课不足的是教师在突破重点内容时,有待于挖掘和拓宽;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不够到位。
2、教师的板书不够规范。
3、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