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PPT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寻求突破口:1、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告诉老师,课文的主人公谈迁 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3、综合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可以看出,谈迁在每个同学的心目中都是一副坚强刚毅的硬汉形象。可如果让我们真正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他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有人性脆弱的一面。4、课件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1) 学生齐读句子。(2) 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3) 交流:(①体会到谈迁非常难过。“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②体会到谈迁很伤心。从“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可以看出”。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③谁能读出谈迁的难过、伤心?(指名读、齐读)④究竟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⑤看来,《国榷》在谈迁的心目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师现在想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A、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能让谈迁热泪长流?B、谈迁面对打击寝食难安,他不思茶饭,他在思什么呢?⑥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二、 紧扣问题,层层突破:(一) 问题1:1、交流:(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2、课件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3、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4、交流、引导理解:(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2)“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4)“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5)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二)问题2:1、交流:他在想念那遗失的饱含自己心血的《国榷》。2、除了思念《国榷》,他还会思什么呢?3、引导发现回答:(1)从“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句话可以看出,编写《国榷》是他人生的志向和信念,可如今已全部化为乌有。(2)如今年老体衰,重编《国榷》有心无力。(3)家徒四壁,想实现信念难上加难。(4)《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真可谓是“厄运”了,厄运的打击使这位老人一蹶不振。(5)再读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三、 创设情境,激荡情思:1、 过渡:同学们,有句名言说得好:“决堤毁坝是可怕的,但最可怕的是意志和信念的崩溃。”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谈迁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他选择了什么?(选择了挣脱痛苦,回到书桌旁,从头撰写)2、 你能告诉老师,究竟是什么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坚定信念;那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3、 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1)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准备交流感悟。(2) 交流:①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瑟瑟的寒风中,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年老体弱的他,犹如暴风雨中的一株小草,犹如漂浮在波峰浪谷间的一叶扁舟,柔弱无助却又顽强地挺立着、拼搏着,饿了,啃一口随身带着的干粮;渴了,喝有一口道旁的泉水;累了,找一背风处,瘫倒在地稍作喘息。短暂的休息后,又是勇敢的前行。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值得令人敬佩的老人啊!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②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③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4、 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1) 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2) 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四、 课外延伸,升华情感:1、 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张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济南,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贝多芬一生清贫,作为世界伟大的音乐家,命运之神当然知道贝多芬是和最美妙的声音分不开的,但它偏偏要他和任何声音都拉开距离。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依然与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坚持创作,完成了《命运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享誉世界的作品。贝多芬的听力虽然过早地衰竭,但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大量音乐作品以及他一生所表现出来的同命运做斗争的勇气、意志和力量,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衰竭,它们是不朽的。爱迪生、李时珍……)2、 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3、 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4、 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1)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2)春天最难过的是没有收获的耕耘;人生最难过的是失去信念的寂寞。(3)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4)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5)如果大海里没有风浪,海燕绝不会美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