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示学生感受最深的语句: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生1读,声音由慢到快,由低沉到激动。)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1:因为课文从“8小时”到“38小时”,这是多么漫长而又揪心的一段时间啊!但是过去的时间越长,就意味着能越快见到自己的儿子,到后来真的见到了儿子,能不激动吗?
师:你会读书,抓住了一串表示时间的词语来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38个小时啊,同学们,再读读这些文字,想想这位父亲在这38小时里经受了怎样的痛苦?
生2:他顾不了休息片刻,因为他“双眼布满血丝”。
生3:他顾不得疼痛。他的手上伤痕累累,血迹斑斑,“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生4:他顾不了吃饭,顾不了喝水,顾不了疼痛,顾不了寒冷,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顾不了了。
生5:他什么都顾不了了,他一心想救儿子,想到儿子在危险时刻等着他。
师:同学们说得好,你们的心都读到课文的字里行间里去了,你们现在就站在废墟边看到了这样一位好父亲,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1:你是位伟大的父亲,我敬佩你!
生2:你这位执着而坚定的父亲啊,你的儿子在等着你,我也和你一起挖吧!
生3:上帝会保佑给予爱的人们,你们父子一定会团聚的。
生4:谁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伟大的父爱多崇高!
师:让我们再次进入语言文字中去吟诵,去赞美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吧!
(教室里书声琅琅,学生动情地朗读,情感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感悟】
阅读的本质是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文字符号”上理解精神内核。阅读是读者、作者与作品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所以,阅读者必须“披文入情”,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达到与作品,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