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意义,总结推断词义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谓语动词的意义,以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阅读,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小组研讨,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寻找语句中的谓语动词
教学难点:如何在语境中推断词义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汉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学们从来到人间的那一瞬起,就无师自通地会了一个拟声词和一种标点符号,是什么呢?(同学:哇)如果连续不断呢?(同学:破折号)从那时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了近18年,当然陈老师学的年头最长。但我们不敢说把母语学好了,学精了。而宋代大诗人苏轼,年少时,天资聪慧,自负才高,在自家门上写了一幅对联:(问同学)
识辨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一位长者从门前经过意味深长地看看他,又给他添了两个动词?(问同学)“发愤”“立志”这样一改,这幅对联的意义有什么变化吗?(由自负变成了自谦、自强)。
但是,我认为,即使我们“发愤”也很难识遍天下字,一部《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词条6万,一本学生常用的《古汉语词典》收录了4100个字。我们高三一年,与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字相比,多么微不足道。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断词义,尤其是在古诗文的阅读中。
二、课堂研讨的内容
(一).请同学们再看一幅对联,看幻灯片(10分钟)
这是孟姜女庙,倚雄关,傍大海,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宋代状元王十朋也写了一幅对联,被称为天下第一联。你知道吗?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有7个字相同,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你会读吗?能有几种读法?
(分组讨论)
(找同学读)
(你为什么这样读?)
(眼前再现出怎样一幅画面?)
背倚雄关,面朝大海,登临远眺:长空万里,白云悠悠,烟波浩渺,潮长潮落。沉浸在大自然的空明与澄净之中,一切尘世的喧嚣都烟消云散了。
看幻灯片,这幅对联现有8种读法,(请同学读)
选一种读法进行讨论,为什么这样读?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潮潮潮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常常常常
从语言形式入手,确定动词谓语,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为什么呢?(请同学回答)(在古文阅读中,动词谓语被省略的情况很少,学生能准确地确定它的语法位置,也就能帮助学生较正确地找到状语、主语、宾语,从而帮助他们发现各种词类活用及句式特点。如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被动句;名词做状语等。在确定了谓语的语法位置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当然有时谓语本身就有活用现象,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不及物动词接宾语等)
板书:谐音通假,语法位置,句子结构,修辞手法
(二).运用这些方法来推断课文中的几组句子:(6—10分钟)
看投影:课内例句
先确定谓语动词,再推断加点的词的用法。
通假:
1.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词语活用: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沛公军霸上。
3.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
句式: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逻辑关系,人情事理:
1.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3.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板书:逻辑关系,人情事理
(三).阅读一段古文,运用这些方法推断词义:(15分钟)
《美与丑》(不给学生题目)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外篇·山木》
思考从语言入手,先寻找动词谓语,再通过语法位置推断不懂的词:(分组讨论)
1.第一段:之(前主后宾,应为动词“到”)
宿(动词后为状语后置)
贵、贱(而,连词,连接两个动词,连接两个并列结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恶者被尊重,美者被轻视)
请同学翻译第一段
2.第二段:美者自美、恶者自恶(主谓短语作谓语,美、恶形容词作动词,自认为贵,自认为贱)
请同学翻译第二段
3.第三段:贤、去(而,连词,连接两个动词谓语。贤,形容词做动词,变得美好。去,使自认为好的行为离开,引申为改正。)
往、爱(安往,宾语前置,去哪里。爱,尊重,被人尊重)
请同学翻译第三段
4.讨论,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1)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2)自负,自傲不美;自知,自谦才美。
(3)自评是分母,才干、品行是分子,分母越大,分值越小。
板书:文本主题,作者情感
(四)总结:在阅读中,从语言形式入手,迅速确定谓语动词的位置,就如同找到了一把万能钥匙,他能帮你在具体语境中开启古诗文这把神秘之锁。
(五)练习:2002年高考试题分析(10分钟)(若时间不足可以课堂讨论,课下完成)
200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17题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谓语动词推断的重点:
穷困:主语是谁?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
知(知时有利不利)宾语是什么?(主谓短语做宾语)
见逐于君:句式特点?
以身下之:“以身”是什么结构(介宾),“之”前省略了什么?(于)
多: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接的宾语分别是什么?
板书设计:
语境推断
语言形式文本内容
字:谐音通假逻辑关系
词:语法位置动词谓语人情事理
句:结构特点(金钥匙)文本主题
修辞特点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