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当名篇遭到学生排斥时

中途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就要教《社戏》了。 对这一传统名篇的教学,我很有信心。我想,这么美妙而又贴近青少年心灵的作品,肯定极受学生的欢迎,教学应当是快乐而顺利的。

当名篇遭到学生排斥时

于是,像往常一样,我满心欢喜地开始导人了:同学们,早上已预习了《社戏》你们一定深有感触吧?请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和想法。我在期盼着分享学生的喜悦,以便顺势引人下一个教学环节。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先后起来发言的几个学生,竟异口同声地表示不喜欢这篇课文;让学生举手表决,居然有过半数的学生持同样的观点。大感意外的我忙问原因。一个学生说,文章里写的农村生活跟我们隔得太远,不熟悉,感到没什么意思。另有学生说,文中写的看戏的过程,尤其是老旦演唱的记叙,感到十分廖嗦、乏味,所以不喜欢。还有的说,文章就写了几个小孩无聊的看戏和一点小闹剧而己,没什么吸引人的情节,还不如《大话西 游》有趣(学生哄笑起来)。刚一开课,不仅没有实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反倒变成了对《社戏》的讨伐,这真是我压根儿都没想到的。想想我自己当学生时,是很喜欢这篇课文的呀!现在的初中生怎么了?他们的理由是他们排斥《社戏》的根本原因吗。但不管怎样,还得尊重学生的实际。我一边听一边肯定学生的坦诚,同时思考着调整教学方案。

此前设计教法时,并未充分考虑到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只是准备以文本为中心施教:通过欣赏人物形象和乡村美好的社会生活等来把握小说的主题。现在,面对课堂的突发情况,照预设施教肯定失败!

我决定如李镇西所言从学生的心灵出发,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于是开始启发学生:大家不太喜欢这篇课文,并不等于此文真的不好,也许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信,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走进鲁迅笔下的世界。我们今天只做一件事,就两个字找乐一一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快乐……接下来的几个教学互动活动进行得很好。其一是,配乐范读随母归省平桥村后,我请学生进平桥村探寻一下: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假如你也去了,你会体验到哪些快乐?学生很快找出了:这里生活悠闲、平等自由、社会和谐,乡村放牛、钓虾等活计更是其乐无穷。几个学生津津有味的回答很快点燃了大家欢愉的心情。我又顺势说, 也许还有很多快乐的事儿作者没写出来呢,到农村去过的请说一说,乡村的快乐活动还会有哪些?学生更兴奋了,纷纷列举套知了 游泳等好玩的活动。教室里弥漫起欢乐的气氛来,随后对作品深层意蕴的领悟就迎刃而解了。其二是,让学生自读并体验月夜看戏,品一品其中之乐。学生也先后指出了:月下行船的新奇之乐,月夜乡村奇景的见闻之乐,归航偷豆新鲜剌激之乐等。这时,我有意提出:刚才有同学认为看老旦唱戏这部分很乏味, 无乐可言。但是,站在作者的角度,你能不能从中感受到某种乐趣?作者是从什么人的角度来写的?其心理写得是否真实可爱?学生议论开了。一会儿有人发言:作者是从我这个小孩的心理感受来写的,十分真实地写出了小孩子看戏的心理,充满了童趣。我抓住契机,追问:大家再细读,少年儿童常会有哪些个性心理特点,在作者笔下是否逼真地勾勒出来了?表现在哪里?学生又纷纷回答:文中的我及乡村少年都有少年朋友的个性:只爱看热闹、性急易躁、率真无理、天真淳朴……我再问:戏是枯燥的,可作者笔下的孩子有趣吗?像不像你们? 你们有过这样的心理体验吗?学生很有兴致地给了 肯定的回答,有的还讲起了自己曾做过的类似的傻事……小说中的人物仿佛跟他们越来越亲近了。

在欣赏小说人物形象时,我再次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细心品“乐”,如,在品析双喜这一人物形象时,我就引领学生先抓住一句一般读者不太注意的话进行体味一一①是的,我们请客。②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我说,双喜回答六一公公 责问的话很巧妙,很有趣。探究一下:双喜用了哪些妙招来封堵六一公公的嘴?请给这几个妙招起一个好听的名称。学生讨论的热情很高,此起彼伏抢着回答,各尽其妙。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一句用了拉大旗,作虎皮法(有的学生说是,巧找借口巧找挡箭牌法等) ,他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使偷豆披上了正当的外衣。第二句用了得了便宜还卖乖法(以进为退法、故意贬低对方法),让六一公公不好意思再说话。第三句用了巧下逐客令法

“巧妙打岔”法、瞒天过海法、顾左右而言他法等等),让六一公公知罪而退……此时, 学生思维的开阔让人赞叹,我表扬他们不愧是名校的学生,再问:这段话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少年?学生高兴地回答:聪明、机智、淘气。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去自主欣赏。学生快乐地读议起来。后面还有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说一说小说有哪些方面的迷人的美?学生争相说出:风情美、风景美、人物美、社会美……原本不太会欣赏的学生,现在都在相互影响、启发。审美的快乐,如星星之火,很快已成燎原之势,让人陶醉于美文的悦读之中。最后,我问:像这样读书,你们觉得读《社戏》到底快不快乐?学生的反应很好。

这一名篇的教学,由不乐到引导学生找乐,最后学得其乐融融,在波折中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次的教学经历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这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学生,伴随他们成长的是多元文化,丰富的信息使他们的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但是,当今社会流行短平快的浅阅读,他们追求离奇怪异的情节和摘笑的语言,而对于真正纯美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当学生排斥名篇时,教师怎么办?

首先,教师要研究教材与学生的适宜性及其教学价值。有些教材人文性、经典性不足,脱离现实生活;还有些作品教学价值不大,又远离学生的趣味。这类作品,教师可以大胆取舍。但是,对于那些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的名篇,如《社戏》《最后一课》等,教师不能等闲弃之,而应充分挖掘其学习价值,好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其次,要顺之以道,激之以趣。学生排斥名篇,必有主客观的原因。虽然新课标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但这并不是要教师不作为,放任学生在低水平中停滞或是走向歧途;而是要将他们引向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想让名篇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精神底蕴,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并据此实施教学,设计出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才能让名篇受到学生的接纳和热爱,从而培养出真正的阅读能力。本课中,我就以找乐为主线,让学生踏上了快乐阅读经典的旅途,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去想象、感悟、品评,由最初的不喜欢,到最后终于读出了满心的喜悦。即使是教古典名篇也要注意这一点。比如,教《诗经》中的《静女》,可以通过让学生将此诗改编成学生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并演唱的方式,在心灵的共鸣中来感受古典爱情的纯美。我在教《项脊轩志》时,最后的教学活动以简驭繁,也掀起了高潮:让学生深入体会,从归有光身上,你能看出一个优秀的男士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素质?学生对归有光的复杂感情(情、义、志)精细而深入的发现与把握,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再次,还要授之以法,熏之以美。我们要认识到: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的培养关键要让学生掌握欣赏方法,而且要在实践中习得不同的作品,方法不同,教法也不同。但有两点却是共同的:一是要追求充分的课堂自主活动(余映潮语),在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是要教学生深入细读,发现式、审美式地品读,通过品味语言,含英咀华,读出个人的感悟和审美体验。读得不细则人之不深,失之于浮光掠影,个中趣味就不会 了然于心。要细读就要学会抓住关键语言,突破且深入,发微探幽,涵咏再三。一旦得法,必有心领神会之乐!如上述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品双喜的言行,终于品出了学生初读时怎么也感受不到的丰富而独特的悟见,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名篇的魅力、阅读的快乐、审美的愉悦也由此油然而生。

更可贵的是,学生很可能由此逐步学会并爱上阅读名篇,主动去欣赏佳作了。这也就达到了叶圣陶所倡导的境界:教是为了不教。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