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豹尾”可以用来形容一节好课的导入和结课。要真正做到在上完一节课后,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的心中余音袅绕,入木三分,课堂教学中的结课必须讲究技巧。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但要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有还要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的沟通。此外,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课堂教学进入结尾阶段,正是学生精力最感到疲倦、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效率最为低下的时候。这时,最需要介入有效的刺激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连续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造就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课佳境,从而使结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几年的教学教研实研中,我发觉结课技巧有许多。下面,我就以几种常见且有象征性的符号,谈谈课堂教学中结课艺术的一些浅见。
一、给课尾点上个“逗号”。
语文课如果以“填鸭”的方式进行,“灌”完为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不能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不妨给课尾点上逗号。因为没有“扎口”的课未必不是好课!有了这种教学观点,老师便能解放思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成为主动的发现者和探索者。老师对学生的发言也不必过早肯定,像抓“救命草”一样。课堂教学将不再只是优生的练兵场,而是能更多地顾及全体学生,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被遗忘的角落”也能重新萌发生机。老师备课的着力点也敢放在“导”和“学”上了。如教学《小摄影师》一课,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同学们读得很生疏,而被叫到读书的学生却又是在班里“不起眼”的,但我不厌其烦,用赞赏的眼光,一遍一遍鼓励他把课文读好:“没关系,这段话很难读,再练一练,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最后,学生们终于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了。虽然这一节下课铃响过多时,但是同学们还投入地读着呢?
为了求真,求实,点个逗号又何妨!
二、给课尾点个“问号”。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鼓励学生质疑,注重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疑问,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释疑。随着学生读文理解的深入。可能还会产生新的、更深层的疑问,这是符合人们读书认知的客观规律。在小语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重视了前者,而后面这一点却恰恰容易被老师忽视。因此,在课尾点上“问号”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学《飞向月球》一课,学生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课尾,我说:“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一个一个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想知道月球上是冷还是热?”有的说:“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登上月球?”有的说:“月球上有外星人居住吗?”还有的说:“我从课外书上看到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怎么能说‘月球一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呢?”学生的这些疑问都是课本上没有的,他们的求知欲望多么强烈啊!愈强烈不愈表现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吗?能激起孩子们对未知领域如此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体现呀!我动情地说:“同学们,你们这一串的问号真是好极了,你们是真正爱学习的小主人!课余,到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去查一查,找一找,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同学们,与‘问号’交朋友,其乐无穷啊!”把学生的“问号”作为拓展学生阅读的连接点,“问号”的作用真是功不可没!
三、给课尾点个“省略号”。
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课内和课外紧紧联系在一炉。给课尾点个“省略号”,就是这个意思,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介绍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教学时,课尾我布置一道作业:“同学们,作者喜爱杨梅,认真地观察了它的外形、颜色,并亲口品尝了它的味道,写出了如此美妙的文章。其实,我们这儿也有许多特产,想想都有什么?”学生回答有:“柚果、西瓜、红薯。”等等。我接着又说:“这些东西,有的我们很熟悉,有的还不是十分了解,老师给你们时间,你们可以去看一看,尝一尝,家乡的特产宣传出动,好不好?”学生们原先“做练习题的作业”改成了“活动作业”,兴致特别高。后来我发现这次的习作质量确实很高,看得出他们确实“动”了起来,学生的活动作业不正是课尾“省略号”的内容吗?
总之,课终安排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结尾搭桥铺路做得好,处理灵活,课内外联系紧密,就能使语文教学低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