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及网站资源分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第六册的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它以生动有趣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等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本课可采用网络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它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地理、环保、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帮助学生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过程与方法: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完成学习报告,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搜集、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小组协作的形成性评价,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在网络环境的作用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网络,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3.网站资源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但仅仅从语言文字上了解,显得是那么苍白,因此,我从Internet上搜集了有关资料,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了这个主题网站。
《海底世界》是根据人教版课文《海底世界》制作的专题网站。该网站试图以人性化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利用网站开展学习活动的需求、方式、效果,来开辟出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新阵地。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主要指导,充分利用主题网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
三、学法指导:
1.学生状况分析:
知识水平:能读懂文本并能依据特点情景展开合理想象。
学习能力:基本能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新知。
信息素养:基本能作普通的电脑操作和上网搜找资料。
2.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小组协作利用专题网站进行关于海底植物、海底动物、海底矿产、海洋乐园等方面的探究,解决感兴趣或想要了解的问题,完成学习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课题
激情谈话,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引出课题。针对课题提问,自主初步浏览网站。
(二)自由读文正字音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教师点评。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第2、3自然段。
A.提出任务:你认为海底世界“奇异”在哪里?把有关的语句粘贴下来。(校园网上论坛)
你最喜欢哪几句话?粘贴下来,并读一读。
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B. 师生交流
(1)交流“奇异”的语句。
(2)交流最喜欢的语句。
指导朗读:
你认为如何读?
C.教师小结。
过渡:海底不单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不信我们又去看一看。
2. 合作学习4—6自然段:
A.提出合作任务
4—5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出海底世界物产丰富的特点?
你们小组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并想一想为什么?
小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B.学生3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C.师生交流:
交流问题。(指名回答)
板书:动物 植物 矿物
交流问题。请小组朗读。
交流第4自然段: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哪些语句体现动物的多?(三万种)
作者重点抓住哪方面写?(活动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你们还知道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多媒体展示动物的活动方式,通过丰富的视听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D.教师小结。
3.回归整体。
围绕板书,引读最后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网络探究我能行
1.教师介绍网站相关内容
2.提出探究方向。
3.介绍学习报告和评价标准。
4.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感兴趣的问题。
5.交流汇报。
6.教师小结。
五、设计思路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协作、探究,最终分享信息的能力。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