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缺口镊子
【拼音】:quē kǒu niè zi
【简拼】:qknz
【解释】: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出处】: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仆之饥饱,如观越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
【顺接】:子不语怪 子丑寅卯 子为父隐 子云诗曰 子午卯酉 子夏悬鹑 子女玉帛 子女金帛
【顺接】:阿斗太子 爱民如子 白板天子 百家诸子 博物君子 不孝之子 不当人子 草头天子
【逆接】:保残守缺 抱残守缺 补残守缺 东完西缺 斧破斨缺 花残月缺 金瓯无缺 礼坏乐缺
【逆接】:缺一不可 缺三短四 缺口镊子 缺吃少穿 缺吃短穿 缺头少尾 缺心少肺 缺心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