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第20课《友谊的航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祖国的强盛使广大侨民倍感自豪的感情。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教者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实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友谊的航程》,一起读课题。
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现在你们知道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呢?
生:一方面是写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另一方面是写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骄傲与自豪。
(师投影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骄傲与自豪。生自由读。师相机板书:赢得 友谊 倍感 自豪)
【点评:新课开始,教师以“文中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为切入点,巧妙地引出了本课的阅读话题,从而为下面的“锁定重点,品读感悟”建构了广阔的平台】
二、锁定重点品读感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呢?
生:文中第2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出具体描写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语句,然后认真读读,在你感受深的地方简要地写下你的想法。
【点评:学生自读课文,并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圈圈点点,写下感受。一这样就教给学生“批注阅读法”,不仅能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感悟,同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交流)
生:我找到了“人们奔走相告,纷纷赶来争睹中国军舰的风采”这句话。
生:我从“奔走相告”、“纷纷赶来”、“争睹”这些词语体会到对于中国海军的来访美国人民表现出相当热烈而友好的感情。
师:是呀,人们“奔走相告”,想像一下当时的场面,他们可能会互相告诉些什么呢?
生:“快来看哪,中国海军来啦!,’
生:“好威武的军舰呀,快去看呀!”
生:“中国人真了不起!”
【点评:让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思维进入积极活跃状态。营造了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生动教学环境】
师:你能把他们的兴奋、热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是呀,人们奔走相告,纷纷赶来争睹中国军舰的风采,那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中国海军呢?
生:“中国海军舰容整洁,士气高昂;水兵们举止文明,充满自信,给美国海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中国海军很威武。
师:结合第120页的图,自由读这句话并思考:看到这样的海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我想说:“海军叔叔,你们是我们的榜样!”
生:“海军叔叔,你们是我们的自豪!我们的骄傲!”
生:“我敬佩您!”
师:能把你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慷慨激昂地朗读着)
师:看到这样的海军,美国海军军官又是怎么夸的呢?(出示相应句子)谁想当一回美国军官来夸一夸我们的海军?
(生读)
师:多好的赞语呀,身为中国人,我们也感到由衷的自豪,此外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深刻?
生:我从“圣迭戈港附近的一家美国人,还在自家门前用贝壳精心摆成了几个英文大字:‘你好,中国!”’这句中的“精心”、“摆”可看出美国人特别喜欢中国海军。
生:我从“你好,中国!”感受到美国人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海军,而对中国产生了崇敬和亲近的感情。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呀!你们能把这些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
师:多么诚挚的问候,可见中国海军的到来,确实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学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积累了“奔走相告”、“舰容整洁”、“举止文明”这样几个四字词语。
生: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有:“中国海军舰容整洁,士气高昂;水兵们举止文明,充满自信,给美国海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为我们中国有这样的海军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生:我知道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确实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很多,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都应该学有所得。
师:那文中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呢?(指名说)
师:自由读第4节,找出具体描写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的相关语句,练习朗读体会,可边读边在书上做上记号。
(生读第4节)
师:老师看了你们刚才读书时的表情,听了你们读书时的声音,知道了你们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能把你此时的心情告诉大家吗?
生:我激动。
生:我兴奋。
生:我自豪。
师:哪儿让你激动了?
(生交流。师出示相关语句)
生:“当雄姿英发的中国海军穿着洁白的军装,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五星红旗和中国海军军旗的引导下,昂首阔步地走在美国大地上的时候,沿街的华侨忘情地追随着队伍,一路狂奔,欢呼雀跃。”
生:我从“雄姿英发”、“整齐的队伍”、“昂首阔步”这些词语感受到中国水兵的威武,感到振奋与自豪。
生:“狂”体会出他们太高兴了,太兴奋了!
生:我从“忘情”、“一路狂奔”、“欢呼雀跃”这些词语体会出华侨的激动与振奋。
师:同学们,我们在什么时候“欢呼雀跃”过?(书后习题造句:欢呼雀跃)
生: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时,我们欢呼雀跃过。
生:考试考了100分,我欢呼雀跃过。
生:过生日了,我收到我最想要、最心爱的礼物时,我欢呼雀跃。
师:是呀,此时的华侨跟我们当时的心情一样,就让我们把这种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点评:结合学生的实际指导读书,结合学生经验体会文中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生:我还从“一位华侨激动地说:‘在美国看到祖国的水兵,听到《歌唱祖国》的乐曲,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呢!”’这句话中体会出华侨非常的激动与兴奋。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你真是位激动的华侨。 生:我从“80高龄”、“兴致勃勃”、“专程”、“抚摸”、“热泪盈眶”这些词语体会出侨胞的激动与兴奋。(出示相应句子)
生:我从“专程”体会出他很自豪,很兴奋,是特意赶来的。
生:“热泪盈眶”告诉了我华侨太激动了!
生:我从“扬眉吐气”体会到他的骄傲与自豪,心情振奋。
师:体会真深哪,你能读好它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朗读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可知可感的语言。教师的“穿针引线”让学生从个性朗读中揣摩人物的感情,感悟文本内涵,细细品味语言,着力培养语感】
师:在美国的华侨有千千万万,他们可能还有些什么表现?结合课本第121页的图,想一想他们可能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可能会边挥舞着五星红旗,边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生:可能会手举欢迎标语在路边迎接。
【点评: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生发想像,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就会被演变成了一幅幅振奋人心的画面,激荡着人的心灵,在这些环节中,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师:听到华侨们这一句句振奋人心的话语,我们也倍感振奋与自豪。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种写作方法,老师可以提示大家,这段话是一段场面描写,在场面描写中,为了渲染气氛,常用到一种点面结合的方法,“面”是对整个场面上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概括性描述,而“点”则是抓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具体描写。那课文这一段中点与面各在哪儿呢?再读第4自然段,快速找出相关语句。(指名说出文中的点和面。师出示小练笔:仿照文中第4自然段中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场面。如:劳动、比赛、活动等,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指名读,并评议)
【点评:凭借文本,科学地展开训练,做到设计有目标,落实有途径,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超越文本,开发资源,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实践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语文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增强主动学习的欲望】
师:我们再来看“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这是文中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这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海军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是承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是启下。
师:在这里,这既是一句话,也是一段话,所以既叫过渡句,也称作是过渡段。以后在写作时要学会运用。
师:自由读课文第2段,谈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生:我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词语:“雄姿英发、昂首阔步、欢呼雀跃、扬眉吐气”等。
生:我懂得了“过渡句”在文中的运用。
生:我懂得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
生:我学会了几个形容人内心激动的成语:欢呼雀跃、兴致勃勃、热泪盈眶。
【点评: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平时我们说“授之以渔”,而这“渔”怎样授予?方法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有所感悟,起码是有所感觉而不是一头雾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并且给学生提供不断验证的机会,让这种方法逐渐转变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布置作业升华情感
课后收集能够展示中国外交风采的故事或图片。
【点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深化学习内容,开拓视野,发展个性,提高实践能力】
【自我反思】
1.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扣读导悟。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自我感受,读出味道,再借助感情朗读将感受和领悟表达出来,成为美读。如对“奔走相告”“欢呼雀跃”等词句的重点研读。可谓“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2.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着的因素,努力实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如:让学生根据文字想像画面;学习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等。培养能力,展现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