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精心耕耘,形成独特
的教学风格,让自己的课堂趣味盎然,从而达到教学得心应手,教师如沐春风的效果。当今时代,师生共学,教学相长,变讲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发言中锻炼口才,在自由讨论中放飞思想。教师只需适时点拨,激疑导趣,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思考的窗户,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关心呵护,情感认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一个好的语文教
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去。这种爱要近乎天然的本能,要富有人情味,要有仁慈宽容的博大胸怀,要“润物细无声”却也“无声胜有声”。要想让学生“亲其师”尔后“信其道”就必须先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要平等而真诚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互为师生、互为朋友的关系。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我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要切切实实的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才是得到学生情感认同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可以倾诉和交谈的朋友。我们可以用随笔、日记建立与学生沟通联系的桥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植民主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语文学习环境。
注入活水,让课堂活起来,让生活融入语文课堂 “问渠哪得清
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的活水在生活之中。处处留心皆语文,蒲松龄不正是与众人聊天中触发积累写成不朽之作《聊斋》的吗?语文教师是人师,应当启发学生树立“交往即是学习的观念”,自觉将自己与别人的交往过程转化为学习语文的过程。语文的信息往往以物质作为载体,有限的文字材料与无限的生活载体联系起来,这才是语文的特性,语文的优势。语文教师是指导学生全方位学习语文的教师,不仅仅是语文教材教学的老师,语文与生活、语文与教材与现实紧密的结合起来,语文教学才有了活的课堂和课堂的活水。我在执教《春》一文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春天万物的表现及周围人的不同表现,了解当地气候特点,拍摄照片,搜集古今名句,再把这些材料带进课堂进行交流。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以《家乡的春》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这样,把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认识了本地春的特点,还写出了真实感受的优美作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多彩的语文活动纳入语文教学活动是施展才能的舞台,谋求
发展的阵地,脱颖而出的契机。活动的刺激与诱惑,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教师要充分认识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学生所蕴藏的活动潜力,让课内课外、听说读写、点点面面都促使学生活动起来。要经常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成语接龙、演讲赛、佳作欣赏、学当记者、学作主持人、名人伟人介绍、小品表演等等。实践证明,活了有动力,动了有活力,活动挖潜力。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全方位激活课堂,使语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另外教师要注重情商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学伴关系,去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主动的发现和超长的临场发挥。同时也会激发你、带动你、促使你的教学渐入佳境。教学的鲜活之气,课堂的精彩瞬间,语文的长久魅力,来自于师生的双向带动,共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