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实施中的核心问题。文章对小组合作学习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意义、特征和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诸多因素作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 意义 特征 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在推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计划(实验稿)》,实施(实验)研究性学习课程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研究学习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
小组合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意义
与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小组合作恰好为研究性学习多元化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适当的方式和途径。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都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知识授受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于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性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这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
(二)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研究性学习还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分担与成果共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三)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集体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当今的科学研究大多都要组成课题组或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或项目。而研究性学习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活动”。因此,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努力来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一合作过程,既是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更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因而,这种合作,不仅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发展认知能力,尤其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