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句生动。
西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她的富饶和美丽,对于生活在祖国北方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比较陌生。为了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最佳的选择是将信息技术与本课教学进行整合,将文字、图像、声音、影视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运用好多媒体手段,我在课前制作准备了PPT多媒体课件。课件融入了地图、海水、海岛、海底、海滩等丰富的影像资料。再按照学生接受能力,随机调控、综合处理。
下面,我就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从三个教学环节来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引领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魅力。
一、版图定位全貌感知
“西沙群岛在哪儿呢?它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这些疑问对于远在北方,几乎没有到过海边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个谜。教学中很难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为此,我借助多媒体,一上课就展示祖国版图,并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在祖国美丽的南海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睡莲。颗颗珍珠。这就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那里真美啊!”精美的视频,动感的画面,让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了整体上的初步了解。
二、创设情境品读悟情
在教学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这部分内容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学情,我一方面充分运用丰富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观看、讨论、汇报,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另一方面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重读、想象、说写,遵循新课标理念,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跃跃欲试的学情,打破课文内容的顺序,灵活恰当地点击画面,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充分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如果学生要求先了解海岛,我就让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播放视频。茂密的森林,洁白的海鸟,圆溜溜的鸟蛋,自由飞翔的群鸟,带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欣赏过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再请把他们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幕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充分体现读写结合。有了直观形象的铺垫,孩子们的写话也是丰富多彩,有的写到:“西沙群岛是鸟儿的乐园,每天它们在天空自由地翱翔,在树林中愉快地做游戏,它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无忧无虑,多么开心啊!”还有的写到“你看,鸟巢里有颗圆溜溜的鸟蛋,白白的,那是还没有出生的鸟宝宝,鸟妈妈每天都在照顾他们,多么辛苦啊!”这时再转入读,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语言和作者的语言描写,看谁的描写更准确。
如果学生想要了解海底,那么我就会按学生的意愿将视频切换到海底。伴着美妙的音乐,我们畅游在海底,孩子们大饱眼福,不时地发出声声惊叹:“快看,身上有条纹的鱼,像一道道彩虹,真美啊!”“瞧!那只眼睛鼓鼓的鱼,撅着小嘴,真有意思!”这时,我顺势引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同时挑选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板画。孩子们笔下的鱼真是形态万千,丰富多彩。孩子们还给自己画的鱼起了很好听的名字,有叫蘑菇鱼的,有叫美人鱼的。看来,这些海底鱼已经游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这时,品读句子,通过“成群结队、多得数不清、西沙群岛的海里一般是水,一半是鱼。”这些语句感受海底的鱼很多,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接着,体会比喻句的用法和作用,指导学生发挥想象,仿写比喻句。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培养。总之,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看、画画、读读,深刻感受海底的美丽和富饶。
“最后,让我们一同去欣赏西沙群岛那迷人的海水吧!”播放视频,“这么美的海水,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呢?”学生会说:“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斑斓。”这样丰富积累了学生的词汇。然后将“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进行对比,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水不仅是多种颜色的,而且还是闪闪发光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分组读,通过充分读了解海水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精读升情
教学临近结束,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丰富的物产,进行拓展,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并推荐西沙群岛资料和相关网站,丰富学生的信息。
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不仅能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且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节课,我运用丰富的视频、精美的图片,有效地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美丽的西沙群岛,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