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海 瑞
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
昔汉文帝贤主也,贾谊犹痛哭流涕而言。非苛责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虽有及民之美,将不免于怠废,此谊所大虑也。陛下天资英断,过汉文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使天下贯朽粟陈,几致刑措。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反刚明之质而误用之。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馀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数年推广事例,名器滥矣。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乎?
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一时差快人意。然嵩罢之后犹嵩未相之前而已,世非甚清明也,不及汉文帝远甚。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古者人君有过,赖臣工匡弼。今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仙桃天药,同辞表贺。建宫筑室,则将作竭力经营;购香市宝,则度支差求四出。陛下误举之,而诸臣误顺之,无一人肯为陛下正言者,谀之甚也。然媿心馁气,退有后言,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过于苛断,是陛下之情偏。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多以欺败,多以不事事败,实有不足当陛下意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而遂谓陛下厌薄臣工,是以拒谏。执一二之不当,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过举,而恬不知怪,诸臣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此之谓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 称:符合。
B.虽有及民之美 美:美好。
C.此谊所大虑也 虑:担心。
D.使天下贯朽粟陈,几致刑措 措:弃置。
答案 B [美,名词,美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一意修真”的直接后果的一组是 ()
①竭民脂膏 ②滥兴土木 ③法纪弛矣 ④名器滥矣 ⑤陛下之情偏 ⑥一时差快人意
A.④⑤⑥ B.①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⑥
答案 C [⑤是海瑞对皇上的评价,⑥是皇上惩处严嵩父子的后果,这两项都不是“一意修真”的直接后果。]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文帝能用其富有仁义宽恕的性格,节省费用爱护人民,使天下钱粮丰富。而嘉靖皇帝则锐意精心治国时间不长,就一意学道修行,致使国家法律纲纪废弛。
B.嘉靖皇帝天资英明果断,超过汉文帝很远。然严嵩罢相之后还像严嵩未任相之前一样,世道并不十分清明,与汉文帝时相差很远。
C.古代君主有过失,依靠臣工扶正补救。然而在嘉靖一朝,大臣们却没有这样做,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
D.海瑞认为,陛下连国家都不顾,是不合乎人情的。而臣子使陛下陷于有过失的举动中,而安然处之而不知怪,诸臣的罪过太大了。
答案 B [“嘉靖皇帝天资英明果断,超过汉文帝很多”只是海瑞对皇帝的溢美之词。我们不能据此判断嘉靖皇帝超过汉文帝很多。]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一时差快人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多以欺败,多以不事事败,实有不足当陛下意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近来严嵩罢相,严世蕃受极刑,一时大快人心。
(2)内外大臣都是使陛下的家奠基得如同磐石一样的人。
(3)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职多因欺诈而失败,多因不做任何事情而失败,实在有不能使陛下满意的人。
【参考译文】
臣听说君主,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其责任最重大。要想名符其实,也只有委托群臣百官,使群臣百官尽心陈言而已。臣请竭尽忠诚为陛下陈说。
从前的汉文帝是贤良君主,贾谊还痛哭流涕地上疏言事。并不是因为要求太高,而是因为汉文帝性格仁慈但近于柔弱,虽有推恩惠到百姓的美德,但还是不免于懈怠荒废,这是贾谊十分担心的。陛下天资英明果断,超过汉文帝很多。然而汉文帝能用其富有仁义宽恕的性格,节省费用爱护人民,使天下钱粮丰富,几乎达到刑具不用的境地。陛下则锐意精心治国时间不长,就被邪念拉过去,反而把刚毅圣明的本质误用了。以致为了得道升仙,(陛下)一心一意学道修行,倾尽民脂民膏,滥兴土木工程,二十余年不临朝听政,法律纲纪已经废弛了。数年来这一情况推衍扩大,破坏了国家礼制。官吏贪污骄横,百姓无法生活,水旱灾害经常发生,盗贼越来越多。请陛下想想今日的天下,究竟成了什么样子?
近来严嵩罢相,严世蕃受极刑,一时大快人心。然而严嵩罢相之后还像其未任相之前一样,世道并不十分清明,比汉文帝时差太远了。因为天下人不用直接侍奉陛下已经很久了。古代君主有过失,依靠大臣扶正补救。现在竟然修斋建醮,大家都前来上香、进贡仙桃天药,大家一同奉辞上表祝贺。建筑宫室,则由将作官员竭力经营;购买香料珍宝,则由度支派人四下寻求。陛下做出错误举动,而诸臣都跟着错误地顺从,没有一个人肯为陛下进直言,阿谀奉承得太过分了。然而(诸臣)心中惭愧和空虚,回去又在背后訾议,欺君之罪到了何等地步!
天下,是陛下的家。人没有不顾自己的家的,内外大臣都是使陛下的家奠基得如同磐石一样的人。一心一意学道修行,是陛下的心受了迷惑。过分的苛断,是陛下的情偏。然而说陛下连家也不顾,合乎人情吗?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职多因欺诈而失败,多因不做任何事情而失败,实在有不能使陛下满意的人。其实不是这样的,是君主之心和臣下之心偶尔不相遇合造成的,也就是说陛下憎恶浅薄的大臣,因此拒谏。因一两个不合意,就怀疑千百个都这样,使陛下陷于有过失的举动中安然处之而不知怪,诸臣的罪过太大了。《礼记》说“在上君主有疑心则百姓易迷惑,若在下的人奸诈难知其心,则在上的君主治理劳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