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和罗贯中师生关系这一说法出自清人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在此书中,谈起《水浒传》的创作缘起时,胡应麟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嗤也。”
在这段话中,胡庆麟不但把罗本即罗贯中当作施耐庵的门人即弟子,而且认为《水浒传》早于《三国志演义》。这种说法受到后来许多人的质疑和否定。
首先,从有关史籍及二书的成书过程看,《三国志演义》早于《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绝不是效仿《水浒传》而写成的。在宋代,就出现了说书人说三国故事的情况,《水浒传》中还提到听说书人说三国。
其次,据专家学者的考证,在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上,以太原最为可靠。施耐庵则被多数人认为是浙江钱塘人,那么在那个时代,罗贯中千里迢迢到浙江去学习写小说,令人不可思议。再说,罗贯中就怎么知道浙江有个施耐庵呢?因为当时《水浒传》还没有写完,没有出版,施耐庵没有任何名气。
第三,《忠义水浒传》上署名的“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如果是老师编的本,学生就不会再进行“编次”。
第四,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二书比较来看,两者在行文风格、文字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如果《水浒》确是由罗贯中过,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由此也可看出,施、罗不会是师生关系。
所以,学术界认为,胡应麟认为施、罗二人是师生关系,纯属“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