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谆谆之言,正是陶行知老先生“博爱”的教育观。但往往是我们说话的方式而不是说话的内容伤害了学生。以下的例子告诉教师什么话会伤害学生,该怎样换种方式说。
一、“我早就跟你说过!”当学生犯错误之后,他一定会感到很无助。“我怎么会这样?我真傻。”他记得教师曾教过他不要这么干,后悔当初没听从他们的话。就在这时,教师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会这样。”转眼间,学生的无助就变成了自卫。出于对于教师轻蔑语气的反抗,出于承认自己蠢笨的自卑感,他开始为自己辩解。那么,他为什么不听从教师的话呢?因为他想尝试一下自己的想法。整件事开始于尝试独立,结果以失败告终,而后又被他内心夸大成为自己无能的见证。现在听到教师充满轻视的评价,他只剩下两种选择:在绝望中屈服或在愤怒中反叛。较好的表达方法是:教师说:“你试过自己的方法了,可没有成功,对吗?真为你难过。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机会还有的是呢!”
二、“我像你这么大时……”这句话既可以用来表示谴责,“我从不这样”,也可以用来提起你曾经拥有的和学生相似的经历,想和他一起分享。就看你怎么说了。当你用否定的语气说这句话时,你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你像他那么大时,比他出色的多了。这样说是无益的。一个正在确立心目中自我形象的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他拥有自己独立的情感,当你要求他否定自我时,他就会挺身而出护卫它,并对自己说:“她又来了,吹自己当年有多棒。”当你用肯定的语气说这句话时,你和学生一起回忆你童年犯错误以及吸取教训的心情。通过披露自己的软弱,让学生看到你和他有相似的体会,你理解他。这样犯了错的他就不会觉得过于内疚和无助。
三、“我说的!”这是教师没有办法时时常说的一句话。你没有办法说服学生,所以只得依赖于教师的权利。这样做会受到学生的反抗。他可能会让步,但他厌恶你的做法。有时他也会以牙还牙。既然你找不到一个好的理由来要求学生,为什么不这样说呢?“我知道你不明白为什么要照我说的话去做,看来我说服不了你。但这真的很重要,我要你听我的。有些时候我要你相信我的判断力,比如现在的情形就是这样。不一定要你喜欢,你一定要照做。”用这个方法你既认可了他的不满情绪,你强硬的语气又告诉他服从的重要性。接受教师的约束是学生学会自律的途经之一。学生需要学习自律。
四、“你怎么不像××同学?她门门功课都拿优!”多么打击人的话呀,无疑能把学生的自尊心破坏殆尽。许多教师意识不到他们正把不安传给学生。“是阿,为什么我不能想她一样?老师不喜欢我了。”他的反应往往是:第一,觉得遭到了贬黜,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希望。第二,摆脱人见人爱的优秀的学生。第三,为没人喜欢自己而忿忿不平。这时,教师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你担心你的成绩不如××同学好。我要你记住:你们各有所长。我也很看重你的长处。比如你热爱劳动,让教室每天干干净净的。你的人缘很好,能和大家和睦相处。你是个聪明的学生,你们各有惹人疼爱的优点。”
五、“马上跟我到办公室去!”或者“把你的家长叫来!”你真的会这么做吗?学生当然希望你不会当真。因为小学生最怕到办公室去,或者喊家长。但可能他听多了类似的威胁,已对此充耳不闻了。在这种争执中——往往发生在教室里或者学生较多的时候——一旦你失去他控制,学生就赢了。较有效的方法是:当他太让人生气的时候,你把他叫到一个人少的地方(教室外)。这样他就会明白你不允许他这个环境中影响其他人的学习。威胁可以不睬,行动却不能。
六、“闭嘴!”你注意过学生听到这句话时的表情吗?他像挨了揍一样,整个人都泄了气,他双眼发呆,眼里尽是受伤的神情。结束学生接话茬的最佳方法是:你先闭嘴。默默等待学生把话茬说完。他会停下来琢磨:“为什么老师不讲话了?为什么老师不气得批评人呢?”待一切结束,你可以心平气和的对学生说:“我希望我讲话的时候你能安静一会儿,但你总是做不到。我很欣赏你的精神,可我不喜欢你刚才的做法。你能告诉我如何避免它们吗?”
以上的方法肯定了学生,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感到在你的教育下得到了成长,感到对自己存在的价值有信心时,他才能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这才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