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琳
①一早醒来,我竟是睡在绍兴城古老的风则江畔。推窗望去,那典雅浪漫的廊桥就在眼前,近得我有些恍惚:这真的是绍兴吗?真的是那个让我梦里千回的地方?
②昨日车子进城,我的心加速了跳动,路旁还看得见从前的那些古旧的砖瓦参差在高楼崛起的老街上,好似青苔白发,感觉绍兴的英魂永存。在熙攘的市中心,环绕的商铺之中,蓦然就先看见了那古老的轩亭碑!心头一紧,叫司机慢行。古碑虽然已显得有些矮小,但依然撞击着每个行人的眼睛:当年的秋瑾先烈就是在此断头。斑驳的轩亭碑啊,你永远都会记得,那个1907年7月15日,一个属于绍兴的女子,“身穿白色汗衫,外穿原色生纱衫裤,脚穿皮鞋,钉有铁镣,两手反缚,由山阴县署至轩亭口”。离轩亭口不远,便是秋瑾当年住过的和畅堂。我轻轻走进那座老式的院子,石板铺成的小天井,三间坐北朝南的平房,与餐室毗连的耳房为秋瑾的卧室,里面的古式雕花木床和书桌都是她用过的原物,书桌上还放着秋瑾当年使用过的文房四宝和她牺牲前几天留下的遗墨。最让我心颤的是墙上挂着的秋瑾男装照片,巾帼轩昂,风采动人。怀想1906年,秋瑾从日本返回绍兴,亲自主持大通学堂,开启民智,投身革命启蒙。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年轻的秋瑾本出生在官宦人家,又嫁给了豪门富商,正可谓锦衣玉食,何以要抛去身家性命,誓死追寻救国救民的“共和”之梦?
③绍兴的“硬骨”中,除了秋瑾,更有一个魂灵,就诞生在那座立在新台门的周家祠堂。闪过一段亭台楼阁,远远就看见长长的围墙上如今竟画上了鲁迅的巨幅头像,没有上彩,木刻般的强烈效果。先生的头发短立着,手里夹着烟,那袅袅的烟丝顺着围墙好像飘到很远。
④“先生!”我在心里轻轻叫了一声,鼻子就有些酸楚。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站在周家祠堂的门前。
⑤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初夏,脸上还是红扑扑的我忽然就站在这绍兴城的周家祠堂前。记忆中的我,迈进新台门的脚步是雀跃的,寻找百草园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品尝咸亨酒店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在周家祠堂后门外的小运河上,一艘旧旧的乌篷船载着我们三个年轻人,穿过一座座木的、石的小拱桥,驶向了鲁迅儿时的外婆家。
⑥将近三十年过去,一路的风雨沧桑,当年的小辫姑娘早已无法雀跃,周家祠堂早已不再是从前那般轻松游览的胜地。这些年中,我几乎“怕”谈到鲁迅,甚至怕写下“鲁迅”这两个字,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在中国,谁能说不知道鲁迅呢?只是觉得所谓的“狂人”和“阿Q”,“闰土”和“祥林嫂”却都已走远,鲁迅的声音只属于他的那个历史。其实,鲁迅的笔又何曾离开过我们?他所揭露的“国民性”依旧在今天的“看客”身上显现,他所抨击的“精神胜利法”无处不在发酵,今天的闰土还会叫一声“老爷”,执著的“读书狂人”还会呐喊着“救救孩子”!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
⑦又见三味书屋。轻轻地,我不敢惊醒鲁迅当年上学的小桌,那上面有他亲手刻着的一个“早”字,桌面上有他那小小少年一丝不苟的眼睛。书屋的后面是百草园,当年的草木竟然被换成了一方玉米的青苗,只有那一截矮矮的土墙,还告诉我那里曾留存过少年鲁迅的手印。我不禁仰望苍天,正看见屋檐上密密的野草,它正在风里独自垂看着我等人间“过客”。
⑧出了周家的大门,前方一拐就是咸亨酒店。远远地看见一条街上忽然突兀地立着一个孔乙己的雕像。这个在鲁迅笔下一点儿尊严都没有的人,如今是真的找回了“尊严”。哑然之际立定再想,总不能立个“阿Q”或“祥林嫂”吧。
⑨说起来,绍兴的大梦里应该还有王羲之那青山绿水的兰亭,虽说梦里已千回,但是兰亭的古韵清雅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借着山影,走过吊桥和凉亭,身边正是“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与友人对坐在“曲水流觞”的石头上,天地静阔,等那千年的酒杯。我想象着当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情景,脑海里翻卷着羲之先生的笔墨豪情,品咂起他发出的那种“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对生命价值的深沉思考和感慨,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
⑩怀想公元前2198年,夏禹大会诸侯于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走过历史的漫漫烽烟,古老的绍兴,你无论经历多少痛苦,却从未减损过高昂尊贵的容颜,因为你从未忘记,自己是华夏的第一圣部。
(11)春夜里,漫步在护城湖畔,浓浓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感觉自己也从那千年的大梦中走来。在这大梦里,曾浸透着秋瑾的血,飘游着鲁迅的魂,弥漫着王羲之的气脉。其实啊,在绍兴的怀抱里,还有多少古今英灵,深藏着他们尚未完成的春秋大梦!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13期,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叙写了绍兴的人文景观,并加以联想、想象,描绘出一幅幅内涵厚重的图画,情感浓烈,充满着对圣贤志士的敬仰之情。
B.作者面对秋瑾的男装照片,心灵震动,不禁为秋瑾出生官宦人家、后嫁给豪门富商、最终却抛去性命的人生历程而深深惋惜。
C.文章没有重点叙写如今的绍兴,一是因为绍兴的人文历史深深打动了作者,二是因为如今的绍兴已全无往日厚重的文化内涵。
D.作者面对“鲁迅头像”“百草园”“咸亨酒店”,睹物思人,生发出些许感慨,其中主要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无限伤感之情。
E.“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中的“文缘”“情缘”指王羲之与“群贤”饮酒赏景、“畅叙幽情”、书写美文,思考人生的缘分。
18.文章第⑤段,作者插叙第一次游览周家祠堂的经历,有何作用?(4分)
19.文章第⑥段,“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一句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4分)
20.从全文看,“绍兴的大梦”有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6分)
:
17.共4分。选A,2分;选E,2分;选C,1分;选B、D不得分。
【解析】B.“深深惋惜” 概括有误。C.“全无往日厚重的文化内涵” 分析有误。D.“睹物思人”“主要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无限伤感之情” 概括有误。
18.插叙的文字与下文形成对比(或为下文做铺垫)(1分)。第一次到周家祠堂,作为年轻姑娘,“脚步是雀跃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周家祠堂仅仅是轻松游览的胜地(1分);这一次到周家祠堂,作者已经历三十年的风雨沧桑,走进周家祠堂,深深感受到了鲁迅的思想价值,联系社会现实,内心深处充满了无限的感伤(酸楚)。通过对比,凸显鲁迅大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2分)。
【评分标准】总述作用1分, “轻松”1分,“感受到鲁迅的思想价值”“对现实社会的感伤”2分。意思对即可。
19.(1)鲁迅在上世纪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揭露并改造“国民性”的事业,其理想与精神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凝聚成民族文化的精魂;(2)当下以至未来鲁迅所痛心的“国民性”以不同的形式依然存在着,鲁迅的“大梦”还没有完全实现,中华民族仍然需要鲁迅精神。【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以秋瑾为代表的志士仁人的救国救民之梦;(2)以鲁迅为代表的思想家揭露“国民性”,力求改造人的灵魂的“立人”之梦;(3)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群贤”,沉浸在青山绿水之中,“畅叙幽情”,追寻生命价值之梦。【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