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掘诗句里的情,赋予诗句以生命
《共同的家》是一首儿童诗,内容浅显,语言凝练,让学生会读、理解意思并不不难。难道从这么美的诗中仅仅收获这些吗?美的诗歌打动人的是文字背后蕴含的情和美丽的画面。如何掀开文本的面纱,带领学生去感受呢?还原画面,挖掘真情。
天空中飘着大片大片雪白的云,有的像盛开的白花,有的像温暖的棉花,还有的像好吃的棉花糖……当美丽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可能感受不到这种美,没关系,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有人说,你的心中有美,你的眼中就能发现美,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把这美丽的画面记在心里……”在老师美的语言介绍下,学生们一定能感受到蓝天与白云的那种和谐与宁静之美,他们从此也知道了,我们抬头就可看到的蓝天白云,原来那里也藏着美。
翠绿的树林里,许多只小鸟在自由飞翔,叽叽喳喳地鸟叫声让人感受到了小鸟的快乐。教师再引导一下:“仔细听,小鸟们在对树林妈妈说些什么?”下雨了,树林妈妈伸出一片片树叶,为小鸟遮风挡雨,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树林妈妈有伸出树叶为小鸟遮挡太阳……学生们感受到了树林妈妈对小鸟的关爱,在小鸟的角色诉说中学会了感恩。
简单的诗句在多彩的画面和真情呼唤中拥有了生命,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二、模仿创新练说话,语言训练有计划
说到作文,人们总认为这是中高年级的教学任务,其实《新课程标准》也对低年级的作文明确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新课程标准》之所以把低年级作文称之为“写话”,意在明确小学生的写作就是练笔,随时随地可以倾吐所闻、所思和所想。针对本课教学要求“练习用( )是( )的家说话”,在教学中安排了三个梯度的说话练习,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
1、模仿练一句:在学完“蓝天是白云的家”后,让学生看图模仿句式说一说“夜空是( )的家。”看着图片学生很轻松的就说出来了。
2、看图练几句:在学习完课文后,结合图片让学生用“( )是( )的家”句式说话,在四个同学的共同的努力下说出了四句诗句,再加上文中的最后一句,一首新的小诗歌出炉了:“南极是企鹅的家,沙漠是骆驼的家,草原是马儿的家,大山是树林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让人更惊喜的是,一位学生说出 “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看,在图片的视觉冲击下,学生调出了已有的知识积累,能用 “冰冷” 一词更形象地说诗句了。但也有些遗憾,当时我虽然极力表扬了这位学生,但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图其它的图片找他那样说一说诗句。如果那样做了,相信学生的说话水平会更上一个层次。
3、创新说几句:一首新的小诗从同学们的口中说出,学生们的自信和说话兴趣倍增,开始了独自的创新说话练习。说一句是好样的,说两句是很棒,说三、四句就是小诗人了。学生们都努力地构思着自己的诗句,一句句精彩的诗句在思维碰撞中诞生,如果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还会有更多的精彩出现……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生动丰富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诱导”和可以进行“诱导”的地方是层出不穷的,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打开文本的窗户,放飞学生的视野,学生也一定会敞开心扉,释放出个性与灵气,进入到语文的最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