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解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详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解析

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

【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注释】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 业:事业。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益州疲敝: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 (4)此:这。诚:的确。之:的。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5)然:然而。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于:在。内:首都。 (6)忘身:不顾自身危难。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概。)殊遇:优异的待遇。殊,不一般,特异。追,追念。 (8)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志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 失义,失当,违背大义。 以,以至。塞,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zāng):表扬。否(pǐ):批评。 臧否(pǐ):善恶。这里作为动词,意:评论人物好坏。陟罚臧否:升降官职,评论人物好坏。

(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 (16)作奸犯科:做奸坏的事情,违反法纪法规。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为,做。

(17)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赏的官吏。论,判定。 (18)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指宫廷内外。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可能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亲臣。郭攸之:南阳人,当时任刘禅的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22)志:志向,虑:思想。忠纯:忠诚无二。 (23)简:挑选。拔:提升。遗(wèi):给予。

(24)悉:全部。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意见。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25)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广益:增益。

(27)向宠: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29)晓畅:明达,通晓。

(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载,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军队击败,而向宠的部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指中部督。

(32)营: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指部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 (35)先汉:前汉,即西汉。

(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灭亡,衰败。 (37)桓、灵:指桓帝刘志、灵帝刘宏。这两个东汉末年的皇帝政治腐败,使刘汉王朝倾覆。 痛恨:伤心遗憾

(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尚书: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长史: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当时任参军。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 (40)隆:兴盛。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 (42)躬:亲自,耕:耕种。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管辖。 (43)闻达:名声远扬。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看,拜见。

(47)感激:感动奋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许允。 驱驰:指奔走效力。

(48)后值倾覆:以后遇到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效:实现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即金沙江。 (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54)奖率:激励率领。三军:古代诸侯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

(55)庶:希望。竭:尽。驽(nú)钝: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能。驽(nú),劣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权。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办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的任务。

(60)不效则治臣之罪: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效,完成。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建议。诹(zōu),征询。

(64)察纳:考察采纳。 (65)雅言:正确意见。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赋于人。” (69)所以: ......的原因

翻译:

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董允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全文要点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 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古今异义

出 句┃ 古今异义词┃古 义 ┃今 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 时 ┃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 ┃ 开张 ┃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 ┃义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 ┃ 否 ┃ 恶,坏,批评 ┃表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 ┃……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 ┃表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现指品质低劣

猥自枉屈 ┃ 猥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 ┃ 庶 ┃希望,期望 ┃众多

晓畅军事 ┃ 晓畅 ┃ 精通,熟练 ┃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 痛心遗憾 ┃十分憎恨

三顾臣……由是感激┃ 感激 ┃ 感动振奋 ┃意指激动感谢

不宜偏私, ┃偏私 ┃ 偏袒和私心 ┃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 ┃ 平民 ┃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 谨慎 ┃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涕 ┃眼泪 ┃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效果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 ┃效果

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通“拣”,挑选)

必能裨补阙漏 (阙 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

一词多义

1、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中“中”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读fèn)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而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9、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10、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11、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2、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13、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14、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表涕零(面对,动词,这里是面对着文章忍不住落下眼泪)

15、效

恐托付不效 (实现,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名词)

16、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17、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 来,用来 )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 以致 )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 以)

愚以为营中之事(认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18.益

有所广益(益处)

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19.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欲报之于陛下也(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名词“躬”用作动词“耕”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身)

北定中原(方位名词“北”用作“定”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北)

2、形容词作动词

愿陛下亲之信之(形容词“信”,原义为“言语真实”,在此用于代词“之”前,用作动词:相信,信任)

不宜妄自菲薄(形容词“菲薄”带前置宾语“自”,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庶竭驽钝(形容词“竭”带宾语“驽钝”,用作动词:用尽)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3、名词作动词

恐托付不效(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奏效,有效果。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4、使动用法

以光先帝遗德(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恢弘,发扬扩大)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亲近;使……远,疏远。下文“亲小人,远贤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中“亲”、“远”同此)

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全,保全)

5、动词作名词

恐托付不效(动词“托付”作“恐”的宾语,用作名词,托付的事)

6、形容词作名词

此皆良实(形容词“良”、“实”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谓语,用作名词:善良笃实的人)

攘除奸凶(形容词“奸”、“凶”作“攘除”的宾语,用作名词:奸臣恶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

相关成语

三顾茅庐:《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开张圣听:原意指扩大圣明的听闻。现在的意思是要后主广泛的听取别人的善意的意见。

评论《出师表》的诗句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正气歌》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出师》一表千载无” ——《游诸葛武侯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 ——《七十二岁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感状》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全词的上片写景,“ ”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 的特点。

4、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

1、长烟|落日|孤城闭 2、D 3、异 孤寂荒凉

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5、C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要聊且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应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实践着自己的风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 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

7、这首词用一个“ ”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 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抒发了 。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1、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看孙郎,亲射虎 5、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6、挽弓劲射的英雄 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狂 豪放 举止神态 胸怀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8、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A(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最后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此句内涵丰富,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有意地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让学生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他的用典不只贴切,且寓意丰富,应适当讲解“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意义。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1、可怜 2、D 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6、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田 家 少 闲 月,五 月 人 倍 忙。

2.诗中最表现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句是: , 。

3.结合《悯农》(锄禾日当午)和本诗,发表一下你的感想。(不多于200字)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3略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赏析

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了;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这是构成“人比黄花瘦”的原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便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