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未来教师怎么当

适应新的角色转变

未来教师怎么当

教育的任何改革都必须依靠人来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充分认识的教师。在传统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教师也在走向现代化,包括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转换、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本身素质的提高。

教育过程不再是以某种标准或某种需要选择学习者的过程——直到现在为止的教育基本如此,我们不准确地称它为应试教育,它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造成了大量的失败者——而是使每个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发展而选择适合的教育的过程。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必然发生变化。教师将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学习者的个体的主动的学习成为可能。教师的任务则是开发和利用人以及人以外的一切学习资源,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进行评价,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使教育的效果最优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这种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除了精通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和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以外,还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方法,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教学艺术。同时要求教师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些都是我们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的。

李岚清同志说:“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门家。”这给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它要求教师去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对新鲜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及时获取信息并发掘有意义的实际知识以及包括科学、文学、美学、哲学、政治和伦理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在组织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本身资源的开发。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实践和探索的过程。这将不是个人的努力,而是几代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的改进是没有止境的。(袁晓)

构建完整的素质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师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上都存在着许多缺陷,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过分强调专业性,忽视全面素质教育,结果导致学生知识面偏窄、思想僵化、视野狭小、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较差,极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师人才素质的要求。第二,过分注重功利性,忽视人文教育和道德修养。这导致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这种僵化的高师课程设置、陈旧的教学内容、落后的教学手段、过时的教学观念都制约着高师生的培养质量。而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全面的素质。这种素质应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为适应新世纪对高师人才素质的需要,从1996年起,湖北师范学院在全院普遍实施“面向21世纪师范生素质教育工程”,该工程通过构建师范生培养模式和优化师范生培养过程,培养出能够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具有创新精神、能胜任中等教育的优秀师资。《师范生素质丛书》便是其中的一项丰硕的成果。

这套丛书注意从传统文化的基础素质要求到整体素质的养成;从语言表达的磨炼到人际沟通素质的培养,从教师职业素质的训练到现代科技素质的内化,都展开了系统的立体研究,为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描绘了一幅绚丽的蓝图,同时,它以其观念的现代性,勾画了未来教师的基本形象;以其思维的辩证性,阐述了师范生的全面素质;以其逻辑的严密性,演绎了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其结构的完整性,概括了师范生全面素质的基本要求。因而,这套丛书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前沿性、创新性、指导性的特点,对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师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冯广艺)

提高综合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的推行,标志着人的现代化建设工程的新开展,也使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了新的表现。什么是素质?现代化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什么素质?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众多的思考与探索。

在这众多的探讨之中,《师范美育引论》(《师范生素质丛书》之一)(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从其特有的角度所进行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便具有别样的意义。

《引论》将美育探索定位于师范教育。我国师范院校的独立建制和我国教育的人文传统,使师范教育拥有美育实施的丰沃土壤,而师范学生审美素质尤其是美育素养的高低又极大影响着全社会成员的审美素质乃至全面素质。抓住师范美育作文章,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作整个美育的文章。

师范教育有着不同于综合教育的自身特点,通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使其不可能像哲学系那样精读美学美育经典,也不可能像艺术系那样熟谙专门艺术技能,但它却要求美育的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要求美育的高效产出。《引论》也正是着眼于此,以不到20万字的篇幅涵盖了美学、艺术哲学、美育史、美育原理及师范美育等理论领域。它线条颇粗,但这粗放的概括对读者——必须掌握美育而又无暇多顾的师范师生而言,却有着极大的便利。

从形式上,《引论》虽横跨几块,却不硬性拼凑,而是有其自身的逻辑。按其编次,我们看到的是审美本体、审美主体、艺术审美、美育历史乃至美育的性质、任务、原则和途径的展开。它的思维逻辑就是:美育必须要有对美和艺术的认识。在这种展开中,它将美的本质、审美经验等与美育的实际要求相结合,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并力图以此引发读者的理论兴趣。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