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是一个反复式教学设计,从“桃源印象”到“桃源情结”由浅入深整体反复阅读课文,这种教学流程既符合课文“风光美—风情美”的内容安排,又与“发现桃源—进入桃源—作客桃源—辞别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的探寻意味暗暗相合,仿佛是一次发现之旅,每一程都美不胜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桃源印象
学生说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二、理读:桃源故事
1. 学生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及句子的读法。
字音:豁(huò) 然开朗 俨(yǎn)然 阡陌( qiān mò) 垂髫( tiáo) 便要(yāo) 还家 邑(yì) 人
句子: 忘/ 路之远近 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云/ 先世/ 避秦时乱 率/ 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余人/ 各复/ 延至其家
2. 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在四人小组内译读课文,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古今异义词:阡陌交通 妻子 邑人 绝境 叹惋 无论 不足
重点词:俨然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延至其家 便扶向路 诣太守
3. 以“桃源”为线索,小组成员分工讲述桃源故事。
发现桃源—进入桃源—作客桃源—辞别桃源—再寻桃源
三、赏读:“桃源”之美
言之有据,结合课文谈“桃源”之美和《桃花源记》的文章之美。
注意:此处学生发言是自由发言,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要作好点评,把学生的自由发言整理成“线”,让学生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桃花源记》文章之美美在叙事简洁, 情节曲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结:桃源之所以令人向往是因为它不只风景秀丽,更因为它宁静和谐,民风淳朴,人人平等,相互关爱,和平安定,是一个温暖自足的理想王国。
四、评读:桃源情结
1. 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怎么看待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中多次暗示桃源是一个虚幻的地方,使桃花源扑朔迷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桃花源只是陶渊明不满东晋统治和刘裕政权,却又无力改变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的设计而已。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由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发展到封建社会的私有制,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样看来,陶渊明“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是不能实现的。但是对于生当乱世的陶渊明们而言,这理想又何尝不是一剂抚慰心灵的良药呢?
2. 千百年来,“桃花源”已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衍化成为一种“桃源情结”。在你的积累中有无类似“桃源情结”的诗文片断?
明确:鲁迅《社戏》中对平桥村的描写/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沈从文《边城》..
3. 选择以上文章课外阅读并写一篇小短文《现实·理想·桃源》。
【教学设计B】评读课
〔创意说明〕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该从“读懂”的层面过渡到“懂得”这一层面,这种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评点的方式获得。古人“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说也点明了评点对于阅读的重要意义。所以,指导学生自己评说文章,领略文章之美,是上上策。
〔教学步骤〕
一、由金圣叹评点六才子书导入。
二、课文文字疏通。
三、从课文内容的角度评点。
1. 评点故事情节。
2. 评点桃源风光。
3. 评点桃源中人。
4. 评点桃源这个社会。
四、从写作特点的角度评点。
1. 从故事的情节的角度来评点。
2. 从写景的技巧来评点。
3. 从桃源故事的“虚”“实”来评点。
五、学生自己从其他角度评点。
六、教师评点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本设计的亮点是巧设情境, 创造性写作———为“桃花源”度身撰写一则旅游广告。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先过课文学习关。因此, “创造性写作”是兴趣触发点,是读写结合点,是能力提高点。
〔教学步骤〕
一、疏通文意,学习字词。
二、感知全文,把握中心。
三、创意写作, 打造“黄金景点”。
1. 沈从文先生在散文《桃源与沅州》中曾这样写道:“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该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人人皆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桃源洞离桃源县二十五里。从桃源县坐小船沿沅水上行,船到白马渡时,上南岸走去,忘路之远近乱走一阵,桃花源就在眼前了..桃源既是个有名地方,每年自然就有许多‘风雅’人,心慕古桃源之名,二三月里携了《陶靖节集》与《诗韵集成》等参考资料和文房四宝,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是否真有桃源我们姑且不论,现在假定湖南省桃源县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要打旅游这张牌,请你为桃源县的古桃源洞写一则广告,招徕天下游客。
2. 学生写作。
老师点拨:选取一个较小的角度写(如从桃源清新自然未受污染的环境之角度) ,文章既要紧扣课文表现桃源的个性特点,又要抓住现代人的心理,体现广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