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景状物散文篇
【知识导学】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题型、解题思路与其他类型的现代文常规题型、解题思路并无多大的不同。但又有其独特之处,也就有了独特的解题思路,现将具体方法剖析如下:
一、整体感悟。只有整体感悟才能高屋建瓴,前后贯通,把住文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形象才能全面完整。所以,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应尽可能地了解:文章是谁写的,在什么时间写的,为什么写,写的是什么内容,写得怎么样等一系列有关文章全局性的问题,还要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以及其内在蕴涵的道理、情感等。这些都是阅读好此类文章的根本。
整体感悟的方法有三:首先,作者的语言形成过程,就是作者的情感表露过程,文章的言与意是水乳交融的,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通过阅读文章语言,初步感受其内容。其次,是将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世界,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情感态度,避免千篇一律的肢解分析与千人一面的阅读结果。再次,文章的语言具备了使读者进行整体认读和理解的优势。我们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从整合出发到整合终结。
二、找准契合点。即析“景、物”入“情”。作者之所以要写景状物,是因为要借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来言志、明理、抒情,为的是让读者与他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三、合理的联想。写景状物的文章,属于美文,在阅读文章时,既要排斥主观臆断,又要有合理的联想。品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重要词句的含义等都离不开必要的联想。常见的考题有“请续写本文的结尾部分。”或“读了文章,你产生了哪些联想?”
四、明确技法,分析效果。写景状物的散文无不用到许多创作技法且涉及到它们的试题也很多,常见的题型有:本文的抒情方式是什么?备选答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本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渲染、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本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它们的作用: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夸张的作用是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增强联想,营造气氛;借代的作用是以实代虚,以奇代正,以事代情;设问的作用是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增加行文变化;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力量和感情;对偶的作用是便于吟诵,便于记忆,有音乐美,抒情酣畅;排比的作用是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当然,这些作用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不要过于死板。
【阅读演练一】
望天树的境界
感动
亚洲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擎天巨树。它姿态秀美,树干挺拔,昂首屹立于万木之上,使人无法仰视它的树冠。站在树下,听鸟儿在树顶上的鸣叫,小得像蚊子的嗡嗡声一样。
植物学家在对这种巨树进行测量后,发现树高有60多米,个别的高达80米,这些罕见的巨树,株株耸立于沟谷雨林的上层,一般要高出第二层乔木20多米,是热带丛林中最高的树木,根据巨树这种直通九霄、刺破青天的气势,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望天树。
望天树材质沉重,结构均匀,纹理通直而不易变形,是一种难得的优良木材。根据经验,材质好的树木生长速度都是非常慢的,而望天树却是个例外,一棵70岁的望天树,竟长到了50多米,胸径达到1.3米,这种生长速度,在树木中是罕见的。
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望天树快速生长,并超越身边所有的其他树木,成为热带雨林中最伟岸挺拔的大树呢?
在热带丛林中,为了生存,树木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存空间、阳光和水分的争夺。为了占地盘,有的树木们尽可能地让自己枝繁叶茂,而有的树木则盘根错节。这种为利益的争夺和排挤现象随处可见,让人看了心惊。在从林中,藤萝等寄生植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它们不能直立生长,为了生存,就要攀附缠绕在其他树木上,而那些枝繁叶茂的树木往往会便于寄生植物的攀附,最终,它们会被寄生者牵绊、层层遮蔽。这样一来,枝杈众多已不再是它们的优势,而会成为影响它们向上生长的负担。
只有望天树是个例外,因为它的树干是通直的,绝无一个分叉,这根唯一的主干,使得望天树在丛林的纠缠与争斗中独善其身,它不为外界因素所扰,仰视苍穹,专心致志地向上生长,生长,直到有一天,自己高耸入云,达到一览众树小的境界。
不妨试一下,在自己内心树立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忽略身边那些利欲得失,并心无旁骛地向着目标不懈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也许便是人群中的一棵“望天树”。
(选自《美文读写周刊•初中版》)
探究练习
1.请在文章中找两个成语,并将它们正确地写在下面。
2.本文对我们很具启发性,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3.本文应用了象征手法,请分析其象征意义。
4.请找出本文的点睛之笔。
5本文的抒情方法属于哪一类型?
6.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演练二】
十月湖上
(英国)贝慈
十月的木叶已经簌簌落满湖上。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它们成千上万地停留在此刻已色泽转暗的水面;这无数黄色小舟般的落叶大多为白杨树叶,纷纷不停地从那些即使在无风天气也颤动不已的高树之上淅淅沥沥地飘落下来,但是遇上雨天或是雨后,它们便又被漂得无影无踪。于是,除了那在盛夏时节宛如翡翠的盏盏瓷盆把湖面盖个满当当如今色作橄榄黄的睡莲残叶之外,这时湖上是一片利落。就连不少睡莲也已不在;那在蓓蕾时期有如浪里金蛇似的一种色黄头细的水草以及茂密的芦苇也都稀疏起来,它们被风霜编织成了许多凌乱的篮篓似的汀渚,这里的大松鸡一听到什么陌生者的响动便溜到那底下去躲藏。
长夏之际,在这片到处莲叶田田的世界里,大松鸡往往过着一种不胜其困惑迷惘的日子。它们找不到可以自由游泳的地方,于是整天整天可以看见它们在这片睡莲深藏的水面空隙之间小心翼翼地徐图前进,不时把头歪歪低低,对这片绿叶世界深感惶恐,正如在冬天时候对于冰天雪地感到的那样。这时偶尔遇到稍清净的水面,它们马上就活跃多了。湖面很长,除其中两处小岛外,大体连成一片。湖上的鸟儿兴致来时往往发狂似的参差其羽,翻飞水上,那起飞降落恍若无数细小而激动的水上飞机。相比之下,那些野鸭的步伐——而且速度也迅速得多,便几乎颇形威武。它们着陆时——一些雄鸭脖颈处闪耀着色如浓绿锦缎般的光泽,按神气大有像飞机中队于长期在外飞行之后初次胜利归来之势。
钓鱼一事则只有等到时序进入夏末才有可能。久旱之后,水面浅而且清,深黝黝的游鱼可以成批看见,这是出来晒太阳的,但羞怯易惊,不易捕捉。只有等到晚间,当天气已经转凉,水色变暗,湖面也为露水鱼群的银色舞蹈不断划破时,这当儿,才有可能钓着几条。也许一条初生的鲈鱼,或比沙丁还小的石斑会噙上了钩,这整个时期,特别是在晴朗炎燠的早晨,个大的梭子鱼往往会露出湖心,一二十个一群,状若黑色电鳙,着迷般的呆在那里,偶尔才大动一下,在水面上漾起丝丝涟漪。
说来奇怪,这里一切水上的与水周围的生物几乎都和这湖水有关。除了那在湖畔赤杨下踧踖不安的一只孤零的鹪鹩,或在十月午后从岛上横掠湖面引颈长鸣的鸥鸲以外,这里的一切鸟类生活大都属于水鸟生活。白嘴鸭似乎很少到这里来,燕八哥也是如此;偶尔可以瞥见一只鸽子从水上鼓翼而过,飞入树林;甚至连海鸥也属于田畴上的禽类。但是野天鹅春天时却常到淡黄色的芦苇丛中来筑巢,另外有两只高大的苍鹭每天好在这表面有水的草地上往来踱着,一遇声响则奋力地把头翘起,鹬鸟常翩跹于附近沼泽中色状如棕色翎羽的薹丛之间,有时一只翠鸟也以魔术闪电般的快速啄着横过最狭窄水面的赤杨影下的阴暗树篱。但有时,而且在很长的工夫之内,这里又既无生命也无声息。湖面慢慢寂静下来,再没有鱼跃上来打破这种沉默,大不再啼叫,连树叶在这死寂的十月空气中也停止了颤动飘落。猩红色的浮子开始呈现在这看上去滑腻如脂的水面之上。
在这种宁静晴和的日子,这里的色泽真是绚烂之极。湖的南岸,白杨、赤杨、槐木以及七叶树等迤逦不绝、氤氲溟蒙,完全是一片橄榄黄和青铜色的漠漠水帘。樱桃梨子繁茂的果园一团火红,它那低垂的橙黄光焰早已颎颎透出一带几乎光净的秋柳之外。橡树依然苍绿,但挺立在远处的山毛榉却如赤峰。至于湖面上的种种奇颜异色,更是姿媚跃出:岛上生满榅桲,虽仍郁郁青青,但树间嘉实累累,恍如千万盏金灯,只是无人前来采撷罢了。
(选自《意林》,高健/译)
探究练习
1.第一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十月湖上的什么特点?
2.第三段写钓鱼一事,似与写景无关,你是如何理解的?
3.阅读第五段文字,找出本段文字描写的景物以及色彩的词语,并加以体会。
4.本文写景过程中,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布局的?
5.作者在写景的时候注意了哪两方面的结合来增添画面的美感?
6.借鉴本文写景的手法,描绘你所见过的一处美景,注意层次的安排和句式、修辞的选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阅读演练一:
1.略2.一个人如果想要实现远大的理想,那就必须像望天树一样,忽略得失名利,专心致志并坚持不懈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3.象征手法。望天树的外形与精神,象征着那些心无旁骛、坚持不懈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人。4.末段。5.托物言志。6.属于说明的表达方式,用来说明与望天树与众不同的高、大。
阅读演练二:
1.水面上的静物 宁静 2.为引出下文而写水中的鱼做铺垫。3.景物:白杨、赤杨、槐木以及七叶树;樱桃梨子;橡树;山毛榉;榅桲;树间嘉实。色彩:橄榄黄和青铜色;火红、橙黄;苍绿、赤;郁郁青青;金灯。体会略4.从水面上的植物动物,写到水中的鱼,再到水周围的生物,最后写湖面的南岸。5.动与静的结合,近景与远景的结合。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