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祝福》短教初试

在一次调研课上,组织者别出心裁地要求开课者突破教学常规,尝试在刚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中开《祝福》一课,并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颇具新意的开课活动。上课结束后,评课的领导专家一致认为:高一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并不亚于同时上这篇课文的高二学生,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相当理想。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深有感触:昔日常常被视作“重头戏”,决须细嚼慢咽、讲深讲透的传统名篇,未尝不可大胆取舍,化繁就简,长文短教,教出特色,教出新意!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祝福》短教初试

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书吴道子画后》诗中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亦应该于一定的教学原则规范之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选择新颖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教法,将传统名篇教出新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筛选目标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祝福》一课,语言质朴,构思巧妙,内容丰富,思想精深。如果按照传统教法,务求讲“全”讲“深”,则非得花上三至四课时不可。要突破常规,面向高一学生,做到长文短教,首先要学会“忍痛割爱”,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精选一至二个教学目标,有条不紊、详略得当地研读,教出新意,使学生真正能接受教师的讲析。

根据以上要求,笔者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二点:概括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旨在围绕教学目标,在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的同时,灵活处理教材,浓缩课文内容,加大研读重点语段的力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达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又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消除了学生研读课文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认定教学目标,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有针对性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合理、简洁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二、适当控制节奏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能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的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

教读小说,应该从小说的基本要素入手,来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进而探索小说的主题思想。为此,笔者为教读《祝福》拟定三个步骤: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结构;②研读肖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③剖析悲剧原因,探索小说主题。

小说的情节,可以概括成祥林嫂“初到鲁镇”和“再到鲁镇”两个部分,学生自读后应不难理解。笔者根据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预先拟定一张《祥林嫂年谱》,并有意缺省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有关祥林嫂命运的重大事件来填充。待到学生顺利完成后,笔者再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来概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请学生用年谱中的故事内容加以印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理清情节结构,了解人物命运。

接着,笔者请学生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找出有关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提示他们根据作家善于以“画眼睛”的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的风格,抓住人物的“眼睛”描写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认识人物所遭受的巨大精神创伤,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在此基础上,再设计难易适中、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探索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显得顺理成章、游刃有余了。

合理安排教学进程,适当控制教学节奏,能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三、善于提出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指出:“知识丰富的教师讲课,好像直接诉诸学生的智慧和心灵……他不是把真理当成说教,而是跟学生一起讨论,向学生提供他们思考的问题,请他们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好像有一种默契,双方的思想能水乳交融。”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尽最大的可能引入最新的观点,提出鲜活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力求形成自己的看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境界。

《祝福》教学中,探究祥林嫂被旧社会所吞噬的社会根源,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对于这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笔者也曾单方面设想要对学生“讲深讲透”,然而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探求祥林嫂的死因,必须紧扣课文内容,设计出既切中要害又深入浅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既而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得到可信的共同结论。为此,笔者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待学生找出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等人后,又提出一个问题:“祥林嫂对她自己有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讨论十分热烈。教师就势可以把这个大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为何要以死抗争呢?”“她又是用什么方式清洗自己身上的罪名?”于是,学生的共识初步形成。趁热打铁,笔者投影了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辟的论断:“(《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即此,结论终于浮出水面:祥林嫂本人对她自己的死也负有很大责任,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不难为学生所理解了。

提出巧妙合理、深入浅出的问题,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激活思维,启发灵感,为解答疑难、达成目标铺平了道路。

在教学和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不妨为自己换种教法,替学生减点压力,试试长文短教,教出新意,学出味道,师生共同呼吸课堂教学的新鲜空气,定会有所收益。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