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训练之《指南》第一部分
(一)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 强壮 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 高大 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 ,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 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 : 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跟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小路走去。
1. 选文第①段交代的记叙要素有事件和 _____
2. 交代记叙时间的话在:……………………()
A. 文第②段 B. 选文第③段 C. 选文第④段 C. 选文第⑤段
3. 下面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放回去的话,根据情节内容,正确的位置是: ( )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A. 和②之间 B. ②和③之间 C. ③和④之间 D. ④和⑤之间
4. 对选文第③段的主要写作方法,分析得最准确的是:()
A. 动描写 B. 细节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心理描写
5. 下面是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的理解 . 错误的是 ( )
A. 在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
B. 儿子还小,看父亲是“高大”的。
C. 因为“我”身体强壮,身材高大,如实反映了“我”的体质、体形。
D. “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来说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6. 对“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
B.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我”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
C. 对祖孙的分歧,处理好了,全家就高兴;处理不好,大家就别扭,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
D. 母亲老了,听“我”的;妻子在外边,总是听“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我”的。
7. 下面两句话,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表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其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我们学过一篇类似的课文,但其感情基调是悲凉的、沉郁的。这篇课文是:…… ( )
A. 《小桔灯》 B. 《回忆我的母亲》 C. 《我的老师》 D. 《背影》
答案 : 1. 地点人物; 2. C 3. B 4. D 5. C 6. B 7. 尊老爱幼 8. D
(二)
天安门广场 和 着时代变化的节奏日新月异。
“开放”,从人民大会堂开始。
人民大会堂自从 50 年代末期建成以后,一直是党和国家举行政治活动的最重要场所,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和贵宾。这里一道铁护栏横在东门外广场上长达 2O 余年,普通老百姓只能站在远处观望。
1979 年 1 月 27 日晚,首都群众春节联欢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颖超代表党中央宣布:“人民大会堂将向各界群众开放。”两个星期后,东门外的铁栏杆全部被拆除;半年之后,人民大会堂的万人礼堂及部分厅室正式对外开放。消息一经传出,人们便潮水般涌来。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国内参观群众达 130 多万人次,华侨及港澳同胞 13000 多人次,外宾 3000 多人次。一位来自大别山的青年农民站在宏伟的会堂中感慨不已:“庄稼人能有今天,知足了!”
1988 年元月 1 日,北京市旅游局宣布天安门城楼开放,作为“北京国际旅游年”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此,普通老百姓可以登上被视为“圣地”的天安门城楼,领略当年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豪情。
天安门广场已经开放,古老的中国已由封闭走向开放。
1. 给这个文段第 1 句加点的词注音、解释,选择确切的
一项。
A.h é和睦 B.h è相应 C.h é跟 D.hu ò搅拌 答:()
2. 分析本文段的段落结构,选出确切的一项。
A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2 - 5 自然段) /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
B 第一部分(第 1 、 2 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3 、 4 自然段) / 第三部分(第 5 、 6 自然段)
C 第一部分(第且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2 - 4 自然段) / 第三部分 ( 第 5 自然段) / 第四部分(第 6 自然段)
D 第一部分(第 1 、 2 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3 、 4 自然段) / 第三部分(第 5 自然段) / 第四部分(第 6 自然段)
答:()
3. 本文段选择哪些材料表现中心?详写哪个方面材料?选择确切的一项。
A 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人民大会堂的开放(详写)。
B. 人民大会堂的开放;天安门城楼的开放(详写)。
C. 人民大会堂的开放(详写);天安门城楼的开放。
D. 天安门城楼的开放(详写);天安门广场的开放。
答:()
4. 这个文段以记叙为主,也有说明和议论的段落。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说明部分,用曲线“ ~~~ ”画出议论部分。
答案 :
1.B 2 A3.C4. 说明部分:人民大会堂自从 50 年代…远处观望。 议论部分:天安门广场已经开放,古老…开放。
(三)
①他这个三十岁的县长一上任,爸爸的好友、县商业局治局长吴明就派人送来新车,还说请县长试用。 ②唉 , 吴伯伯一向为人清正 , 为什么也搞起这一套呢 ? ③他琢磨着,推
着这辆崭新的自行车,来到吴局长简朴的小住房。④推开门,吴局长神秘地问道:“新县长同志,有何责干?”“我……把车送还给你!吴伯伯,你这是搞什么名堂?”吴伯伯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的笑容:“好,好,等会儿再骑回去。”⑤他疑惑不解。“是这样,有人托我给你爸买车,我没理会。你爸登记了两年才买了这辆车。我嘛,出了个歪点子,派人送去试试你,我们才好安心离休。你要不把车子送来,我们老头子就放心不
下了,哈哈……”⑥吴局长边说边走向床边,开怀朗笑,就势高枕而卧。⑦他恍然大悟,也发出史郎的笑声…
1. 文中有三处表现吴局长的“清正”,请摘出有关语句。
答:①_ ②_ ③_
2. 选出对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A. ①② | ③⑥ | ⑦ B. ①②③ | ④⑤ | ⑥⑦
C. ① | ②③④⑤⑥ | ⑦ D. ①② | ③④ | ⑤⑥⑤ 答:()
3. 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描写方法上属于什么?(就表现新县长来说)
A. 语言描写 B. 行动描写 C. 外貌描写 D. 心理描写答:()
4. 试概括本段文字的主题。 答:
答案 :1. ①吴伯伯一向为人清正②简朴的小住房 ③“有人托我给你爸买车,我没理会”。
2.C 3.D 4. 通过记叙新县长还车的经过,表现了新老干部之间融洽的关系和清正、廉洁的好品质。
(四)
对我来说,学生时代已经遥遥远去了。但每提起它,在我眼前,常有一个和蔼的面影闪现——这便是我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
屈指算来,那时他也不过三十来岁,但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博学多才、令人敬慕的。他写得一手好字,同时口才极好,讲起话来,常常五指向上微微张开,晃动着,好像在搓动着一个无形的小球,激动时,还要轻拍一下桌子。这一切,都仿佛构成了他讲课的特殊风格。每每讲到动人之处,真可谓声情并茂——诸如祥林嫂如何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刘和珍三女子怎样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下,清国留学生为什么要将发管盘成一座“富士山”,还要“将脖子扭几扭”,都 是在他侃侃的讲述中,有如汩汩清泉,在我们心底溅起朵朵 浪花。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往往在他讲完最后一句,将搭在 额前的头发萧洒地往后一甩时,下课铃声便恰如其时地大作起来。
我们十分敬重他,常常在下课之后,仍然三五成群地簇拥着他,问这问那。他屯便顾不及拍去身上的粉笔灰,挟着讲义,斜倚在走廊的窗口上,随手 . 点起一支香烟,继续侃侃地给我们谈文学、谈人生,以及我们所问到的各种问题,直到上课铃声再次大作……
此后,我远离了母校,远离了他。尤其其间相隔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竟使我们之间音讯杳然。当我终于再次站到他面前时,我已是三十挂零的人了。他屯早已不再年轻,眼角分明地布满了鱼尾纹,唯有那睿智的目光,讲话的手势,还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采…·是呵,时光不可能倒转,我的双眼湿润了……
1. 上面文段的主要内容是写什么?
答: _____________
2. 从上面文段看,这位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清简要概 括他的特点。
答:_
3. 上面文段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把老师富有个性特点的动作描写得十分动人。请举一例。(用曲线“ ~~~ ”在原文中划出)
4. 第一段中“但每提起它”的“它”是指代什么?
答:_
5. “是呵,时光不可能倒转,我的双眼湿润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A. 想再回到老师的身边聆听他的教诲 B. 感叹时光不可能倒转
C. 遗憾自己不可能再回到老师的身边 D. 以上三种含义都有答:()
答案 : 1. 学生时代老师留给自己的美好、难忘的印象以及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 博学多才,写一手好字,口才极好,讲课声情并茂,热爱学生。 3. “讲起话来…拍一下桌子。”“往往在他讲完最后一句……大作起来。”“他也便顾不及……再次大作”。 4 学生时代 5.D
(五)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道:“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 不迟疑 地说:“不为什么—一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 ! “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 屏除 一切, 拂拭 一切,层层的麾(同“挥”)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找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跑外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一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 . 小 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节选自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1 . 第一段中有两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_____和母亲的___。
2. 第一段中的“不迟疑”与第二段中的哪两句话相呼应? 答: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段中加点字“屏”读____,意思是_____根据文意,第二段中与“拂拭”词义相同的两个词语是____
4 “拂拭一切”的目的是_____(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5. 第二段,为什么说母亲爱的是“我的自身”?(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_______
6. 第三段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可用文中的哪个短语来概括?
答:__________
7. 文中插入一段写景文字(第三段)的用意何在? 答:___。
8. 第四段[]中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
9. 第四段画线部分说明母爱有何特点?____、___(选出下列选项中的两项)
A. 温馨 B. 无私 C. 博大 D. 深沉
10 从文意上看,二、三、四段的关系是__。
A 并列平行 B. 层层推进
答案 : 1. 天真(或“幼稚”);温柔(或“慈爱”) 2. 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 3. b ǐ ng ;除去 4. 屏除、麾开;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答出上句“使我…原素”或两句一并答出也正确) 5. 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他的女儿。 6. 万象纷乱 7. 烘托母爱的永恒(或:母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 8. 浅显 9.B C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