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生命的体验中升华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倍受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美育的实施,必须尊重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心理因素,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发展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

在生命的体验中升华

一、关于生命的对话——感知

现代美学家帕克说:“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教材选编的课文多为文质兼秀、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蕴藏丰富的审美内容。因此,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实际上就是与智者超越时空的对话。当学生自身的生命与作者、作品中的主体的生命对话时,审美的过程也就拉开了帷幕。要感受这些美,就要充分调动学生视、听、味、触等各方面感知。

(一)创造审美氛围。美的氛围不仅是一种教学情境,也是向学生发出的美的呼唤。它能使学生接受语文美育成为一种自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依据教材,精心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语文学习内容。这种蕴含着生命意义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的喜悦,萌发生命的冲动,产生积极的投入感和参与感。学生在摆脱日常的意识状态后,进入特定的审美心境,开始对课文内容的凝神观照。

(二)丰富感知方式。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在心与、眼之外,再用口与耳才好。”教师要采用朗诵、阅读、听录音或观看影视片等教学手段,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与所学内容展开心灵对话,将自己原有的生命体验和课文相结合,产生新的体验。“美读”是一种获取审美感知的最佳方法,叶圣陶先生十分推崇。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审美享受。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师生共同聆听配乐朗诵,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唤起学生的内心视象与情感,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入境入神,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接纳所获得的新的形象。

二、感悟生命的超越——想象

想像是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的高级属性”。它是审美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通过想象,和已有材料或经验自由交往,课文内容才能融入学生心灵。想象建立在人生体验的基础之上,但又不局限于此;它由感知获取的新形象引起激发,但又不受此束缚,因此,想象是生命的超越。首先,提供审美想象空间。传统的教学方法,禁锢学生的想象思维,枯燥乏味,毫无美感可言。当前急功近利的以教师个人审美感受的强加灌输更是束缚了学生想象,难以进入审美状态。这样的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灵性。只有充分把握寓实于虚、寓显于隐的艺术表现规律和审美心理的特点,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才能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领会课文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获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审美享受,丰富人生体验。

其次,开辟审美想象通道。审美想象是审美创造的前提。课文中的美隐藏在艺术形象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蕴含在生动逼真的意境中……高尔基说:“只有当读者像亲眼看到文学家向他表明的一切,当文学家使读者也能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根据读者自己的印象和知识积累,来想象、补充、增加文学家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性格的时候,文学家的作品才能对读者发生或多或少的强烈的作用。”美是无所不在的,只有从多层面、多角度广泛开辟学生的审美通道,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才能领略到隐含于课文中的艺术之美,获取其艺术的真谛。

三、感动生命的交融——情感

情感不仅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正如王国维把“美育”,称为“情育”一样,审美活动离不开审美主体的感情投入,狄德罗认为,在阅读时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扮演一个角色,他插进谈话里面,他赞成,他责难,他钦佩,他生气,他愤怒”,“心灵老是受到激动”。教师在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体验中怀情而教,或偏重于艺术技巧,或专注于思想内容,或注重于故事情节,或钟爱于人物性格,以情取舍,于无形中感染学生,激起情感的波澜,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感知课文的时候,学生将以往的经验作为补充,把情感因素转而附着在当下的表象上,“登山观海,寓情其中”,与作者的情感体验在碰撞中趋于融合。这样,以教学内容和情境为中介,师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生与生之间就产生多向的,超越自我、超越自然的情感交流,在生命的交融之中获得人格的认同,提升生命的体验。由此可见,语文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情绪饱满、精力充沛、精神振奋地出现在课堂上,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和学生一起投入到审美活动中去,使学生受到熏染,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语文审美活动,在师生生动的情感交流中达到和谐共振。同时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努力营造情感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体味作品形象所蕴含的感情,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与作者志趣相投,休戚与共,爱其所爱,憎其所憎。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感受深入化,使作者寄予的感情和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

四、实现生命的升华——理解

理解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毛泽东说:“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审美理解是一种不经逻辑推理的直接性理解,构成非确定的、多义性的认识。在审美理解中,学生深入体会认识过程中的理趣,享受师生交往中的情趣,领悟智慧提升的乐趣,由浅层的感官的愉悦,上升为对教学内容体现出的外部世界的感悟和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其心灵得到净化,生命得以升华。

第一,充分发挥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景物美、形象美、意境美的表层品味鉴赏上,调动审美主体理性的力量,结合作家的个性特征,发掘课文的内在美,揭示美所表现的深层的本质,使学生不仅领略到“美”,而且体悟到这种“美”所隐含的高尚情趣,对生命的意义作整体把握。

第二,对语言形式,隐含于形象的意蕴进行理性的探索。意蕴不是直裸于文字形式或形象,而是隐含于内的。其美就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式的不露痕迹。因此,只有通过审美理 解,才能由表及里地去捕捉审美对象外在形态之下所包含的 意蕴信息,获得感受性的理解。

第三,指导学生在审美理解、审美欣赏的基础上去进行 美的创造,通过自觉的实践,按照美的规律和审美理想去创 造美。它无声无息地改变着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也在不知 不觉中扩展和深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涵养。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