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文化常识
⑴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龙舟竞渡等风俗。
⑵关于《边城》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的是:在湖南、四川交界处有一座小城茶峒,小城外溪流边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俩:摆渡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爱上了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也爱上了翠翠。兄弟俩相约以唱歌的方式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知道了傩送和翠翠才是彼此真心相爱的人,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也为了远离使自己伤心的人和事,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离开了家乡。摆渡人也忧郁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自己的心上人傩送回来。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们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苗族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1918年小学毕业后投身行伍,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3年到北京。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积极创办刊物,并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988年病逝于北京。主要文学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作品集:《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朱光潜说:“据我所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目前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从文与老舍。”沈从文有“文字魔术师”之称,他非常注重语言的锤炼。张允和说:“赤子其人,星斗其文”。
3、写作背景:
沈从文是带着年青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身处于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于是,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生在湘西,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感情。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沈从文先生曾经说过:“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这句话,完全可以代表他的创作思想。就边城而言,“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主要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4、人物形象分析
(1)翠翠:
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2) 爷爷
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善良纯朴、热心好客、甘守清贫、尽职尽责。对孙女无比疼爱。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 天保兄弟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也正是他孤独的归宿。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
5.文章主旨
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无论是植根于当地悠远历史土壤里的“爷爷”的那种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还是在古老传统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尘埃的“翠翠”“天保”“傩送”那种初涉人世而摒弃旧俗、虽历风雨而其志不渝的聪慧,作者无不凭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捕捉到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反映着他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表达了想以此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美好愿望。
6、重点透视
⑴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环境表现出哪些特点?
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是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它首先具有风俗美: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慕之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地方色彩。
边城的社会中还洋溢着人性美。民风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同梦一般宁静美好。
⑵作者为何要把边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
作者创作的用意在于要把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他主张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
7、结构图解:
第三章,写第三个端午节,筹备
龙舟竞赛(社会环境)
第四章,写第一个端午节,看龙
舟翠翠巧遇二老傩送
边城 (追述) 人性纯朴
第五章,写第二个端午节,翠翠 爱情纯美
巧遇大老天保
第六章,写迎婚送亲的花轿,引
发翠翠的情思
语言积累
字音
泅水qi 傩神no 氽着tǔn 歇憩q 睥睨bn 糍粑cbā 角隅y 滑稽jī
字形
缆绳 绊倒 渡船 掂量
揽活 拌嘴 欢度 惦记
角隅 树阴 倾泻
偶然 荫庇 泄气
词义
伶俐:聪明,灵活。
粗鄙:粗俗。
拮据:缺钱,境况窘迫。
变故:发生意外的事情或灾难。
俨然:形容庄严,整齐,很像。
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
解嘲:用言语或行动来掩饰被别人嘲笑的事情。
课后题解
一 提示:
人物性格:翠翠:美丽、纯真、淳朴、聪慧、温柔、善良。爷爷:慈祥、善良、风趣,以诚待人,古风犹存。
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这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寄托了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寄托着他的哀愁、怜悯和希望。
风俗习惯:具有风俗美。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提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人性美:湘西民风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二 提示:
二老的出现,对翠翠来说,是心灵深处的一大冲击。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来咬了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久久缠绕着翠翠,使她魂牵梦萦,难以解脱。
“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二老傩送你认识吗?”内心充满对傩送的惦念。
“再说我就生你的气!”虽然有对爱情的强烈追求,但翠翠内心依然含蓄而敏感。当爷爷一语道破翠翠的心事时,情感不外露的翠翠当然要“生气”了,更何况打动翠翠的并不是大老,而是二老傩送。
“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在乎鸭子的是爷爷,现在被朦胧的爱占据了内心的翠翠当然不会在乎。
三 提示:
沈从文说,他要在《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们可以从多度寻找答案。从客观上说,“世外桃源”式的理想社会与现代文明有矛盾;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同时爱上翠翠,导致矛盾的不可调和。从主观上说,翠翠对爱情太执著,拒绝其他选择,是导致她悲剧的主观原因。
沈从文的语言优美雅致,充满感情;风格清新自然,意境美好。如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这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情感。文中的语言描写(如她和傩送的对话)、心理描写(如第六章最后她望云遐想),无不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从而给人一种诗意般的回味和美的感受。
作者采用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对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性美做了理想化的表现。小说灵气四溢,犹如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一曲古老人性的绝响。语言文白杂糅,丰富多变,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语)。
美文赏析
《受戒》(节选)
等把事情办齐,响午了。她又到庙里看了看,和尚正在吃粥。好大一个“膳堂”,坐得下八百个和尚。吃粥也有这样多讲究:正面法座上摆着两个锡胆瓶,里面插着红绒花,后面盘膝坐着一个穿了大红满金绣袈裟的和尚,手里拿了戒尺。这戒尺是要打人的。哪个和尚吃粥吃出了声音,他下来就是一戒尺。不过他并不真的打人,只是做个样子。真稀奇,那么多的和尚吃粥,竟然不出一点声音!她看见明子也坐在里面,想跟他打个招呼又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见明子目不斜视的微微点了点头,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摇大摆地走了。
第四天一大清早小英子就去看明子。她知道明子受戒是第三天半夜,——烧戒疤是不许人看的。……
她一看,和尚真在那里“散戒”,在城墙根底下的荒地里。一个一个,穿了新海青,光光的头皮上都有八个黑点子。——这黑疤掉了,才会露出白白的、圆圆的“戒疤”。和尚都笑嘻嘻的,好象很高兴。她一眼就看见了明子。隔着一条护城河,就喊他:
“明子!”
“小英子!”
“你受了戒啦?”
受了。
疼吗?
疼。
现在还疼吗?
现在疼过去了。
你哪天回去?
后天。
上午?下午?
下午。
我来接你!
好!
………
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
小英子这天穿了一件细白夏布上衣,下边是黑洋纱的裤子,赤脚穿了一双龙须草的细草鞋,头上一边插着一朵栀子花,一边插着一朵石榴花。她看见明子穿了新海青,里面露出短褂子的白领子,就说:“把你那外面的一件脱了,你不热呀!”
他们一人一把桨。小英子在中舱,明子扳艄,在船尾。
她问,烧戒疤的时候,有人哭吗?喊吗?
明子说,没有人哭。人个山东和尚骂人:
“俺日你奶奶!俺不烧了!”
她问善因寺的方丈石桥是相貌和声音都很出众吗?
“是的。”
“说他的方丈比小组的绣房还讲究?”
“讲究。什么东西都是绣花的。”
“他屋里很香?”
“很香。他烧铁是伽楠香,贵得很。”
“听说他会做诗,会画画,会写字?”
“会。庙里走廊两头的砖额上,都刻着他写的大字。”
“他是有个小老婆吗?”
“有一个。”
“才十几岁?”
“听说。”
“好看吗?”
“都说好看。”
“你没看见?”
“我怎么会看见?我关在庙里。”
明子告诉她,善因寺一个老和尚告诉他,寺里有意选他当沙弥尾,不过还没有定,要等主事的和尚商议。
“什么叫‘沙弥尾’?”
“放一堂戒,要选出一个沙弥头,一个沙弥尾。沙弥头要老成,要会念很多经。沙弥尾要年轻,聪明,相貌好。”
“当了沙弥尾跟别的和尚有什么不同?”
“沙弥头,沙弥头,将来都能当方丈。现在的文丈退居了,就当。石桥原来就是沙弥尾。”
“你当沙弥尾吗?”
“还不一定哪。”
“你当方丈,管善因寺?管这么大一个庙?!”
“还早呐!”
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象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象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苇穗,扑鲁鲁飞远了。
…….
一九八九年月十日,写四十年前的一个梦
赏析:
汪曾祺早在四十年代就师从著名作家沈从文,深受沈从文小说风格的影响,创作思想也是如此。汪曾祺在谈及《受戒》的创作动机时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并说明:他是“用一个八十代的人的感情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些旧梦,写旧社会的悲哀和苦楚,以及艰即使在这样的社会里“也不是没有的欢乐”。虽然,经过时间的过滤,加上作者彩笔的着意点染,“旧梦”显得格外地美,在悲哀和苦楚中的一丝欢乐也颇能感染人。《受戒》虽然没有正面表现旧社会的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但从字里行间仍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悲哀”和苦楚,因而,并非没有意义和价值。这种意义和价值。这意义和价值主要在于它揭示了人间——即使在黑暗的旧社会,在悲哀和苦楚中也倔强地生长着人情美与人性美,同时表达了这种突出地存在于底层社会中的美绝不可友爱被任何暴力和清规戒律所毁灭的历史事实。《受戒》的重要艺术特色是,将小说与诗歌、散文相揉合,使小说透露出清新的诗意美,更接近于生活的本来情景。作者采用明快的色调,自然淡朴的语言,精细而逼真地描画出江南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俗,并溶情入景,着力营造诗的氛围,展示诗的意境。从这篇《受戒》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其师的影响。
一课一背
汉江临泛
(唐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襄阳风景的诗。写诗人乘舟远眺汉水上游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首联写江汉流域的形势,仿佛从空中俯瞰,写得高远雄阔。中间两联写江流浩荡的景象。“江流在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两句历来为人赞赏,它写尽了江流的浩渺和天地的辽阔渺远。五六两句中的“浮”和“动”十分传神,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整首诗色彩淡雅,意境雄阔而优美,融情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
双基在线
注音:
拮据( ) 傩神( )
嗤笑( ) 歇憩( )
角隅( ) 戍边( )
茶峒( )
字形正确的一项:( )
A.琐呐 赤裸 拮据 倾泄
B.严然 埋怨 伶俐 悖时
C.傩神 泅水 欺侮 怏怏
D.歇憩 阴庇 嗤笑 惊讶
3、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依次是 ( )
在那时的人看来,取得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 ,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 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了。 , 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A.因为 至于 因此 如果
B.但是 而 因此 只要
C.但是 至于 然而 如果
D.因为 至于 然而 只要
4、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这已是无可 的事实。
她就是小说中女主角的 。
广告是一种宣传方式,商业广告的目的是 。
A 质疑 原形 盈利
B.置疑 原型 盈利
C.置疑 原型 营利
D.质疑 原形 营利
5、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明清时代,众多的园林集中于北京西郊,蔚为大观,令人流连忘返。
中韩两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精湛技艺,引起观众席上一阵阵振聋发聩的掌声。
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得队。
青年们聆听着先生犀利而又幽默的谈话,真像是如坐春风。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刘奶奶听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青年,不由得夸赞道:“我从小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真是有出息呀。”
你们必须马上离开这个危险地带,除了我之外,目前谁也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
很多家用电器,国产的并不比洋货差,质量不仅能与之抗衡,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任何时代,即使是在共产主义时代,每个人的认识都不能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拓展训练
(一)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各题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识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距,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
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见所在,不作理会,静静
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祖爷为什么要那么详细的问新娘的情况?
祖父的话的意思是什么?
3.“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祖父与翠翠各想了些什么?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上帝创造母亲时
本本.贝克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在进入第6天时,天使来到主面前,提醒他说:“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啦。”
主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要求吗?”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涤荡,但不是塑料制品;
有180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
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
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
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
此外,她她必须有六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六双手……这怎么可能?”
“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帝回答说,“而是她所必须具有的那三双眼睛。”
“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胸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她,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这太难了,”天使劝道,“主啊,您该歇歇了,明天……”
“不行!”主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在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的这件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六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九岁的男孩子弄到莲篷头下淋浴……”
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
“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像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像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
“她会思考吗?”
“当然!”主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一个地方渗漏了。我早就说过,你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主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球。“这不是渗漏,”主说,“这是一滴眼泪。”
“眼泪?”天使问,“那有什么用?”
“它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痛苦、孤独、自豪……主说。
(1)第二段中,作者把上帝创造“母亲“比喻为”订货“这一说法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
(2)上帝说“母亲”接近他自己,那么你认为他们的主要共同点有哪些?
答:
(3)“母亲”的“眼泪”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等众多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含义?
答:
(4)文段中“母亲”的三双“眼睛”分别代表了母亲的哪三种品质?
答:
边城 答案提示
[双基在线]
略 2.C.A项“琐呐”的“琐”应为“唢”,B 项“严然”的“严”应为“俨”,D项“阴庇”的“阴”应为“荫”。 3.C.此题考查语句间的关系和关联词的使用,第一处为转折关系,第四处为假设关系。4.C.“置疑”是怀疑,多用于否定;“质疑”是提出疑问的意思。“营利”指谋利,为动词。“盈利”指利润,为名词。5.A.B是使人醒悟;C是不能使人信服,与文意不符,应为“不负众望”;D“像”与“如坐春风”语意重复。6.D.A“我从小”有歧义。B“除了之外”和前后相连,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C关联词的位置不当,“质量”和“不仅”位置互换。
拓展训练
(一)1.表面上关心别人的情况,实际上则反映了他对自己孙女婚事的焦虑.2.爷爷的意思是翠翠也到了该嫁人年纪了。3.祖爷想孙女大了,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了,内心有高兴也有些伤感,也许还想到了自己的女儿;翠翠则看到迎亲的花轿,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二)1.暗示定货人(社会)对母亲会有苛刻的要求,母亲成了人们根据各自利益和需要而定做的商品(货物)“。2、①几乎无所不能②仁慈③不知疲倦的劳作3、母亲也有丰富多采的感情世界,尽管需要她承受的太多。4、①敏锐的观察力②关爱身边的一切③善解人意并包容。